序
第一章 導論
一 研究緣起
二 研究的問題
三 研究的意義
四 相關研究綜述
(一)宗教與社會的關系
(二)宗教與社會慈善或社會關懷的關系
五 研究方法
六 結構
第二章 研究框架
一 核心理論:中國社會公共領域概念的形成和演變
(一)社會公共領域概念的歷史索引
(二)中國社會公共領域的爭議與界定
二 研究框架
(一)社會慈善參與:中國宗教的社會公共領域建構之核心
(二)宗教慈善非營利組織:宗教的社會公共領域行動之重要載體
(三)研究框架的形成
(四)相關概念的界定
第三章 宗教的社會慈善與社會公共領域的建構關系
一 宗教慈善的歷史演變
二 政府的功能與宗教的社會慈善
三 市場與宗教的社會慈善
四 社會公共領域的發(fā)育與宗教的社會慈善
第四章 當代中國宗教的社會慈善背景、概況與特點
一 宗教與社會主義國家:當代中國宗教慈善的背景
(一)社會主義與宗教:“鴉片論”和“適應論”
(二)當代中國的宗教與社會主義國家
二 當代中國宗教的慈善發(fā)展概況
(一)當代中國宗教的信仰概況
(二)中國當代宗教慈善事業(yè)的發(fā)展狀況
三 中國宗教慈善參與中的特點與問題
第五章 當代中國宗教的慈善參與新進展
一 宗教慈善理念和慈善參與模式的更新
二 宗教慈善非營利組織的個案
三 宗教慈善非營利組織的慈善參與特色
四 宗教慈善非營利組織的作用和影響
第六章 中國宗教社會慈善的新發(fā)展機制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對策
一 中國宗教慈善的新發(fā)展機制
(一)政教關系:分立與協(xié)作
(二)慈善資源:繼續(xù)改革開放與完善市場經濟
(三)社會政策:引導和鼓勵宗教的慈善參與
二 美國與我國臺灣地區(qū)的宗教社會慈善發(fā)展的主要經驗
(一)政府支持:宗教慈善機構成為多元社會福利的重要參與者
(二)制度保障:宗教慈善非營利機構充分發(fā)展
(三)社會資本:宗教慈善組織的特色資源
三 我國宗教的社會慈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對策
(一)國家領域:形成宗教慈善參與的正確輿論導向與制度環(huán)境
(二)宗教領域:發(fā)展專業(yè)、特色慈善,使宗教慈善自覺融入社會政策框架
(三)社會領域:建立自愿參與的慈善組織伙伴網絡,有效整合慈善資源
余論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訪談大綱
附錄二 受訪者情況簡介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