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佛教靈鷲山外山:心道法師傳

靈鷲山外山:心道法師傳

靈鷲山外山:心道法師傳

定 價:¥39.80

作 者: 陳大為,鐘怡雯 著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叢編項:
標 簽: 佛教名家作品 哲學/宗教

ISBN: 9787517600046 出版時間: 2014-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7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心道法師(1948— ),臺灣靈鷲山無生道場開山住持和尚,世界宗教博物館和國際非政府組織“愛與和平地球家”的創(chuàng)辦人。
  《靈鷲山外山:心道法師傳》展現(xiàn)了心道法師戮力禪修、傳承三乘法脈、弘揚人間佛教的生命傳奇。心道法師祖籍云南,生于緬甸,隨軍出入烽火,目睹人世的流離動蕩;從星云法師剃度出家;歷經(jīng)臺灣外雙溪、圓明寺古廟、靈骨塔、古堡廢墟獨修,再到福隆普陀巖山洞長期斷食修行;出關后,創(chuàng)立靈鷲山無生道場,秉持“工作即修行,生活即福田”的生活禪理念,教育僧俗徒眾;建立全球首座世界宗教博物館,推展世界和平、生命和諧共生的理念;傳授寂靜平安禪修,為現(xiàn)代人擘劃了一條修行的康莊大道,也為修行人尋回本來、奉獻社會擎起一炬明燈。
  心道法師矢志不移的求道毅力、樂觀寬容的個性、恢宏的國際視野,以及“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無畏精神,對當代讀者具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

作者簡介

陳大為,1969 年出生,馬來西亞人,祖籍中國廣西桂林。臺灣著名的馬華文學作家,臺灣師范大學國文所博士,現(xiàn)任臺北大學中文系教授。創(chuàng)作以新詩為主,著有詩集《治洪前書》《再鴻門》《盡是魅影的城國》《靠近一羅摩衍那》等。
  鐘怡雯
  1969 年出生,馬來西亞人,祖籍中國廣東梅縣。臺灣著名的馬華文學作家,臺灣師范大學國文所碩士、博士,現(xiàn)任教于臺灣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多次獲得各類文學獎。

圖書目錄

序 這一生的發(fā)生
第一章 在緬甸的童年
(1948—1960)
緬甸,一九四八
紅色羅漢鞋,巨大的蟻穴
頹壞的幸福,行走的江湖
滇緬孤軍的生活版圖
飛行的羅漢,出家的種子
罌粟的天堂,滇緬邊區(qū)的煉獄
第二章 少年楊進生
(1961—1972)
撤向一九六一年春天的臺灣
觀音圣號,開啟佛法大門
十五歲的刺青,起誓求道之心
大俠夢,劍及履及的人格特質
干媽謝鳳英,一貫道的點傳師
梅花盟,返鄉(xiāng)治世的狂想
求一個坐牢的罪名
逆境中的貴人
被時間揉成小小一團的情書
摯友李逢春的身故
第三章 出家后的苦修
(1973—1982)
在佛光山剃度出家
只要打坐就勇猛精進的漢子
蘭花房,參透孤獨
頭陀行,以摩訶迦葉、密勒日巴為師
圓明寺的魑魅魍魎
靈山塔內,思索死生
冢間修,參透諸行無常
密勒日巴示現(xiàn)于禪定中
如幻山房,道心的試煉場
出家弟子的緣分與考驗
禪師的修行與生活
顯密圓融,本來一味
關于成佛的困惑
修行之余,物我無間
武舉人古堡,斷食以了脫生死
第四章 初建靈鷲山
(1983—1988)
鷹仔山,出火與請火的傳說
普陀巖,更艱難的閉關斷食
懸崖之下,別有洞天
山風海雨交接處的道場
無生道場的命名與宏愿
隨機逗教的生活禪
臨濟宗風,大機大用
善待眾生,凡事用心
第五章 法脈傳承與弘化大愿
(1989—2013)
臨濟法脈,以禪為體
禪定戒律,以南傳為基石
北傳顯密,般若為用
三乘合一,從頭陀行到菩薩道
宇宙是一個記憶體
毀謗是度化的緣起
菩薩道,讓眾生離苦得樂
冥陽兩利的圓滿施食
以大悲法會為起點
啟建水陸,度盡眾生
戒德老和尚主法十五年
造就一個解冤釋結的凈土
弘法度眾不言累
以道場為家的義工和護法
第六章 世界宗教與華嚴圣山
(1989—2013)
遙契太虛大師的理念
窮和尚的春秋大夢
不知天高地厚的宗博館計劃
沒有心理負擔的宗教接觸
徐徐展開垂天的大翼
結結實實踏出了一大步
心和平,世界就和平
我來看看我能做些什么
諸神殿堂的落成
史無前例的伊斯蘭教、佛教對談
伊斯蘭教的友誼
寧靜運動,禪修的極大化
斷食閉關,回歸本山
華嚴世界是緣起成佛的工作
現(xiàn)代“那爛陀”的宏愿
我這一生就沒有白來了
附錄 一、心道法師暨靈鷲山大事年表
二、萬教并生蓮花——心道法師前傳
三、春深猶有子規(guī)啼——訪道與勘驗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