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遇到一部文學作品,它將改變我們余生中看待事物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方式,甚至包括對我們以前自以為理解的事物的理解。以前是托爾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契訶夫的《六號病房》、萊維的《淹死的和得救的》,現在則是諾曼?馬內阿的《流氓的歸來》。《流氓的歸來》是諾曼?馬內阿的一部獲得批評界喝彩的傳記作品——一位藝術家的肖像,時間從他在戰(zhàn)前羅馬尼亞的兒童時代早期,到1997年他重返羅馬尼亞之時,跨度雖大,但轉換自由。 1941年10月,馬內阿的家鄉(xiāng)布克維納的所有猶太人都被遣送至集中營。當時馬內阿還是個孩子,他及家人在集中營生活了四年之后,才得以重返家鄉(xiāng)。少年時代,他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但隨著年齡增長,他目睹了日益不公的專制以及對自己父親的錯誤羈押,逐漸對齊奧塞斯庫政權失去了幻想。雖然他越來越清楚,留在這樣一個政權統治下的羅馬尼亞是幾乎不可能的,但作為一位作家,糾結于他內心的恐懼是,假如他離開羅馬尼亞,會失去自己的本土語言——他真正的家園。1988年,他終于決定定居美國,十年后,他重返羅馬尼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