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巴金故居
巴金的意義
從魯迅到巴金:新文學傳統(tǒng)在先鋒與大眾之間——試論巴金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意義(一)
從魯迅到巴金:新文學精神的接力與傳承——試論巴金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意義(二)
從魯迅到巴金:《隨想錄》的淵源及其解讀——試論巴金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意義(三)
巴金研究的幾個問題——我對巴金研究的回顧和展望
結束與開端:巴金研究的跨世紀意義
《隨想錄》:巴金晚年思想的一個總結
《隨想錄》的隨想
巴金寫完《隨想錄》以后
巴金《<隨想錄>手稿本》跋
關于《隨想錄》
巴金提出懺悔的理由
必須了解那個時代,才能讀懂《隨想錄》——在《隨想錄》(巴金誕辰110周年紀念版)品讀會上的發(fā)言
隨想以后是再思——巴金《再思錄》讀后
“我最后還要用行動來證明”——九十歲以后的巴金先生
重讀作品是紀念巴金的最好方式
激流盡處應是黎明
關于巴金的全集
《家》的解讀
現(xiàn)實戰(zhàn)斗精神的絕望與抗爭:《電》
關于《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故事》
讀巴金的《懷念振鐸》
懺悔從懷念小狗開始——巴金《小狗包弟》分析
《巴金域外小說》序
“巴金和靳以聯(lián)袂主編的舊期刊”系列總序
關于巴金《春夢》殘稿的整理與讀解
展示內心世界的文獻——讀巴金的兩封信
關于凡宰特致巴金信
“巴金舊居”辨正及其他
關于巴金發(fā)現(xiàn)《雷雨》
關于《巴金一生的三堅持》一文的幾點意見
余思牧和他的《作家巴金》
走近巴金老人——讀《世紀巴金》
巴金的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青少年巴金讀本》前言
關于《家》改編戲曲片的一點建議——與電視戲曲片《家》的編導一席談
新版滬劇《家》觀后
永恒的鏡頭藝術——徐福生鏡頭里的巴金
關于巴金的幾篇序跋
巴金訪談錄
巴金研究訪談錄——答《上海教育學院學報》記者孫正萱問
這不僅僅是遺愿——巴金逝世百日祭
我心中的巴金先生
后記隨想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