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shù)藝術(shù)戲劇藝術(shù)戲史何以需辨

戲史何以需辨

戲史何以需辨

定 價:¥48.00

作 者: 陳多 著; 葉長海 編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叢編項: 中華戲劇學叢刊
標 簽: 戲劇藝術(shù)/舞臺藝術(shù) 戲劇藝術(shù)理論 藝術(shù)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01100945 出版時間: 2014-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47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華戲劇學叢刊:戲史何以需辨》是中華戲劇學叢刊(第一輯)第七種,主要就“戲史何以需辨”這一主題所做的思辨性論文集。作者陳多認為戲劇研究首先應(yīng)辨明兩種戲劇史觀,一種是作為戲劇文學的史,一種是作為戲劇樣式寫成的史,前者以文學為中心,后者以表演為中心,只有實現(xiàn)“詩本體觀”向“劇本體觀”的轉(zhuǎn)變,才能實現(xiàn)戲劇回歸表演藝術(shù)的本質(zhì)。作者聯(lián)系中國戲曲發(fā)展的實際,由上古“變相祭祀”、先秦的“樂舞戲”、巴蜀的目連戲以及《白兔記》、《西樓記》等論題出發(fā),闡發(fā)戲史需辨的實證精神,呼吁戲曲研究要從其本質(zhì)為表演藝術(shù)的角度,要從眾隨俗,以演為本,切忌把戲曲研究拉入案頭研究死胡同里。《中華戲劇學叢刊:戲史何以需辨》思辨性較強,其戲劇觀是對王國維《宋元戲曲史》里的戲曲觀念的顛覆,因而是一本較有深度的戲劇理論著作。

作者簡介

  陳多(1928—2006),福建福州人。上海戲劇學院教授。1950年畢業(yè)于上海市戲劇??茖W校,后留校任教。曾任戲劇文學系主任,上海戲曲學會會長。曾獲學院“終身榮譽獎”。主要著作有《李笠翁曲話》(注釋)、《劇史新說》、《劇史思辨》、《戲曲美學》等,合著合編有《中國歷代劇論選注》、《王驥德曲律》(注釋)、《中國京劇》、《中國曲學大辭典》、《現(xiàn)代戲劇家熊佛西》等。

圖書目錄

總序
戲史何以需辨
戲史何以需辨
古代戲曲研究的檢討與展望
由“變相祭祀”到戲劇(論綱)
《先秦樂舞戲劇大事年表》序
書《巴蜀目連戲劇文化概論》后
鄭之珍所據(jù)“陳編”臆說
在里程碑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前進——書廖著《中國戲曲發(fā)展史》后
學習《昆劇演出史稿》的點滴體會——為悼念陸萼庭先生作
行年七十,而知六十九年之非——重讀周貽白先生的《中國戲劇史》
元明劇作談瑣
“瓊筵醉客”別解
《白兔記》和由它引起的一些思考
畸形發(fā)展的明代傳奇——三種明刊《白兔記》的比較研究
《西樓記》及其作者袁于令
杜麗娘情緣三境
以史為鑒話當今
由看不懂“戲劇戲曲學”說起——在廈門大學“‘戲劇戲曲學’學科建設(shè)研討會”上的發(fā)言稿
新世紀儺戲?qū)W發(fā)展芻議
滬劇“西裝旗袍戲”的定性問題
為可能有的最大觀眾群服務(wù)——由觀覽“南戲新編系列劇目展演”想到的
“不可孤芳自賞,尤宜曲高和眾”——昆曲列為“人類口述與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斷想
戲曲藝術(shù)的宮殿是由演員支撐起來的
戲劇藝術(shù)的生命力在于從眾隨俗——由周信芳先生想到的
再談戲劇藝術(shù)的生命力在于從眾隨俗
說“劇本,劇本,一劇之本”
附錄
陳多先生主要著述存目
不疑處有疑——陳多先生學術(shù)思想述評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