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作品集中國文學作品集讀賦獻芹

讀賦獻芹

讀賦獻芹

定 價:¥68.00

作 者: 趙逵夫 著
出版社: 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叢編項:
標 簽: 文學 文學評論與研究

ISBN: 9787101104127 出版時間: 2014-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9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讀賦獻芹》是趙逵夫先生研究賦學的學術論文集,收入《論賦的特質(zhì)及其與漢語和中國文化之關系》、《賦體溯源與先秦賦述論》、《漢王朝的興衰與漢賦的發(fā)展及轉(zhuǎn)變》、《魏晉賦的局限與拓展》、《南北朝賦創(chuàng)作的得失》、《賦的成熟與輝煌時代》等二十一篇。其內(nèi)容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討論賦的形成及其特質(zhì),二是梳理唐前賦的流變,三是代表性賦家和賦作的個案研究。作者論賦,視域廣大,考論“文體”,注重“文本”,除傳世文獻而外,對于出土文獻、口傳文獻、歷史遺存乃至民俗文化遺存,皆納入視野,加以綜合的考察與判斷,考索語言,還原文本,考論結(jié)合,新見迭出。

作者簡介

  趙逵夫,著名學者。1942年12月生,甘肅省西和縣人。1967年甘肅師大中文系畢業(yè),1979年考為西北師院古代文學碩士生,1982年留校任教?,F(xiàn)為西北師大中文系教授、博士導師,古籍整理所名譽所長,兼西北師大對外漢語教育中心主任,校學術委員會、校學位委員會委員、西北師大古代文學博士點的創(chuàng)建者和博士生導師。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論賦的特質(zhì)及其與漢語和中國文化之關系  一、賦的形成同漢語特質(zhì)之關系  二、從先秦至近代賦一直是很興盛的文體  三、賦的各種體式一直處于消長變化之中  賦體溯源與先秦賦述論  一、漢代賦的四種體式先秦時均已形成  二、屈原在騷賦、詩體賦方面的繼承與創(chuàng)造  三、作為文賦濫觴的行人辭令與議對  四、由漢簡、《師曠》看瞍矇同賦的關系  五、由漢簡中的《晏子春秋》內(nèi)容看俳優(yōu)在俗賦形成中的作用  論瞍矇、俳優(yōu)在俗賦形成中的作用  一、敦煌俗賦溯源  二、瞍賦嚎誦與《師曠》  三、俳優(yōu)在賦形成中的作用與《晏子春秋》  四、《俗賦研究》一書的成績  《荀子·賦篇》包括荀卿不同時期兩篇作品考  一、問題的重要性  二、五首讔與佹詩的作時  三、佹詩即原《賦篇》之證  四、從古本《荀子》的篇數(shù)看《讔》與《賦》合并之時代  《七發(fā)》體的濫觴與漢賦的淵源  一、問題的提出以及對過去諸說的回顧  二、楚國散文的雙璧及其與《七發(fā)》之比較  三、招魂風俗與楚國散文的特色  《七發(fā)》與枚乘生平新探  一、《七發(fā)》的素材根據(jù)與創(chuàng)作背景  二、《七發(fā)》內(nèi)容結(jié)構上的一個“缺憾”與《七發(fā)》的創(chuàng)作動機  三、《七發(fā)》與枚乘諫吳王兩書思想的一致性  四、枚乘生平考索  關于《梁王兔園賦》的校理、作者諸問題  一、前人對《梁王兔園賦》的評價與原文殘存的狀況  二、由對原文的恢復、校理看其體制與規(guī)模  三、《梁王兔園賦》語言上的特色  四、《梁王兔園賦》的創(chuàng)作時間、背景與作者問題  漢王朝的興衰與漢賦的發(fā)展及轉(zhuǎn)變  一、賦的興起與其四種體式  二、漢初賦作與戰(zhàn)國辭賦馀風  三、騁辭大賦體現(xiàn)的時代精神與西漢中期賦作  四、元成之際賦創(chuàng)作上的摹擬風氣與其發(fā)展狀況  五、兩漢之際的傷離感亂與適應世變之作  六、超越西漢賦的努力與摹擬中的創(chuàng)新  七、抒情賦的興起與題材、思想上的拓展、突破  八、內(nèi)容題材同體式相聯(lián)系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  《兩都賦》的創(chuàng)作背景、體制及影響  一、《兩都賦》體制溯源  二、《兩都賦》的背景與作時  三、由班、傅關系看傅毅《洛都賦》的作時  四、《兩都賦》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與特色  五、從《二京賦》等看《兩都賦》的影響  漢代辭賦家趙壹  漢晉賦管窺  一、賈誼《旱云賦》與《旱頌》  二、賈誼《虞賦》文本研究  三、班彪《覽海賦》  四、崔駟《武都賦》  五、蔡邕《協(xié)初賦》  六、傅玄《團扇賦》  七、傅玄《棗賦》  八、孫綽《游天臺山賦》  漢晉擬人故事賦鉤沉  一、從《鴟鶚》到《莊子》的動物寓言  二、《宋元王與神龜》  三、揚雄的《都酒賦》  四、傅玄《鷹兔賦》  五、卞彬《蝦蟆科斗賦》  魏晉賦的局限與拓展  一、漢魏之際賦作思想表現(xiàn)的大膽與藝術上的創(chuàng)造  二、專制政治與玄學風氣下的辭賦創(chuàng)作  三、東晉王朝與賦創(chuàng)作題材及思想的變化  讀陸機賦札記  一、《列仙賦》  二、《感丘賦》  三、《浮云賦》  四、《鼓吹賦》  五、有關校理的體例  南北朝賦創(chuàng)作的得失  一、劉宋朝的建安之風與賦的抒情化、小品化  二、沈約的聲律說與南朝賦進一步駢儷化及進一步詩化  三、南北文化交流與北朝賦的剛健風格  四、駢體賦與賦在詩賦互滲中的發(fā)展  論李諧及其《述身賦》  一、家世與其父李平  二、李諧的生平與作風  三、出使梁朝事件及在當時的影響  四、《述身賦》的主題與意義  李諧《述身賦》注  賦的成熟與輝煌時代  一、為何說漢魏六朝是賦發(fā)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二、賦的四種體式與特征  三、西漢早期與中期賦創(chuàng)作的成就  四、東漢中晚期賦在內(nèi)容、形式兩方面的開拓與發(fā)展  五、魏晉時代的社會環(huán)境與賦風的轉(zhuǎn)變  六、南北朝賦的豐富內(nèi)容與藝術上的開創(chuàng)  《韓朋賦》校補  論和寧與《西藏賦》  十六載篳路藍縷 四十人精誠協(xié)作  后 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