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的成立引起了國內學界的廣泛關注。成立這一研究機構的宗旨是通過聚合分散在學校各院系、各學科的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專家學者來構建一個綜合的學術平臺,以更好地繼承復旦大學長期以來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傳統(tǒng),形成復旦大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整體優(yōu)勢,推出真正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在當今中國,迫切需要正確回答的一個問題是:中國要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是不是只能跟在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后面亦步亦趨?要不要走一條獨特的發(fā)展道路?與這一問題緊密相關的另一個問題是:獨特的中國道路究竟如何開創(chuàng)?馬克思主義在開創(chuàng)中國道路的過程中究竟居于什么樣的地位?馬克思主義對于解決當代中國問題究竟還有沒有指導意義?對于這樣一些重大問題,目前學界的意見遠非一致。不同的觀點和爭論還大量存在,而留待研究的問題領域確實可以說是非常的廣闊。作為一個學術研究機構,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高度認可馬克思主義的當代性,認可“馬克思是我們的同時代人”,因此它必須著力探討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問題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必須富有說服力地闡明馬克思主義對于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問題的指導意義,并指證馬克思主義乃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重要的理論資源。當今中國從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學者,理應義不容辭地承擔起這一歷史使命。正是基于這一認識,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把研究的重點放在運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當代中國問題,來闡述中國道路和中國經驗。毫無疑問,當代中國問題是與當代世界緊密相連、本質相關的,但我們的問題焦點則集中于當代中國。我們所追求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是從馬克思主義學說中去尋找破解當代中國問題的答案,另一方面則試圖在說明和破解當今中國問題的過程中推進馬克思主義,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化和中國化。我們將把這樣的一些研究成果收集在“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問題”這套叢書中。因此,我們的研究路徑將一頭連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問題,另一頭針對著正在當代中國呈現(xiàn)的各種各樣的現(xiàn)實問題。我們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當今中國現(xiàn)實之“的”,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現(xiàn)實的中國問題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我們認為,在這樣的研究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為破解當今中國所面臨的難題所提供的啟示,并不僅僅是一種純粹理論的展現(xiàn),而是與當代中國的歷史性實踐緊密相關、因而可以轉化為切實可行的現(xiàn)實的戰(zhàn)略籌劃。此外,當我們論述馬克思主義對當今中國破解難題提供啟示時,要求緊緊圍繞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來展開。重要的不是理論上的片斷、枝節(jié),而是基本的立場、觀點、方法。我們所說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道路的聯(lián)系,是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中國道路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馬克思主義在當今中國具有現(xiàn)實性,是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所具有的現(xiàn)實性。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的研究成果應當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從而在不斷的探索中逐步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復旦學派”。這樣的特點和風格初步說來可以概括為以下三方面的統(tǒng)一:其一,學術性。馬克思主義學說本身具有其重要的學術向度,而高等院校的馬克思主義研究理應以學術為本。我們的研究成果必須具有高度的理論含量和思想底蘊,我們對現(xiàn)實問題的說明必須建立在充分的學術根據(jù)上,我們的研究成果不僅僅是一般的關于具體問題的建議書,而首先應當是高水準的學術作品。其二,現(xiàn)實性。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學術旨趣就是深入到社會現(xiàn)實中去,這一基礎定向甚至構成歷史唯物主義的生命線。因此,我們的研究決不是禁錮在象牙塔里的“經院哲學”,而是把揭示和切中當今中國的社會現(xiàn)實作為最基本的思想任務。其三,前沿性。我們致力于站在時代的前沿和中國的前沿,無論是這里所探討的理論問題,還是所回答的現(xiàn)實問題,都應是高度前沿的。也就是說,它們是時代緊迫地要求我們應答的、在理論上和實踐上最切近我們命運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并且唯因其直接的挑戰(zhàn)性而進入我們的視野中。我們希望收集在這一叢書里的作品能盡可能地體現(xiàn)這三個方面的統(tǒng)一。我們知道,按照我們目前所具有的條件和水平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確實還有一定的困難,但我們將朝著這個方向不斷探索前行。希望復旦大學的教師和學生,以及校外的所有同仁,對我們的這套叢書,對我們的工作提出批評和建議。讓我們共同努力,把復旦大學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推向一個新的、更高的境界。吳曉明陳學明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