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世界各國法律德國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經典案例評析

德國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經典案例評析

德國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經典案例評析

定 價:¥28.00

作 者: 韓赤風 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法律 歐洲 外國法律與港澳臺法律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1867599 出版時間: 2014-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8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1)涉獵廣泛。本書涉及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等領域中諸多法律問題。(2)精心篩選。本書所涉及的案例均直接源于德國法院網(wǎng)站或德國法律門戶網(wǎng)站,并經過精心篩選,具有典型意義。(3)詳細分析。本書對所選取的德國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經典案例進行了全面的評析,并注重聯(lián)系我國實際,闡述其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并提煉出對我國立法和司法實踐有益的借鑒經驗。(4)提供示范。本書將為各類在校法學專業(yè)學生提供一種全新的案例分析、研究和訓練模式。本書包括18個德國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經典案例。這些案例不僅內容廣泛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德國審判的發(fā)展趨勢。

作者簡介

  韓赤風,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民商事法學教學研究中心主任。2005年7月至9月在德國馬普知識產權及競爭法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現(xiàn)為北京國際法學會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法律委員會主任,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研究會理事,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高級會員。2005年入選國家知識產權戰(zhàn)略專家?guī)臁T芜|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助理審判員。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競爭法、國際技術轉讓法、歐盟經濟法、德國工業(yè)產權法律保護與著作權法、德國民商法以及比較民商法。主要研究成果:《善意取得中外比較研究》,載《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劃時代變革》,載《比較法研究》2007年第2期;《論侵犯著作人身權的精神損害賠償》,載《中國版權》2007年第2期;《對DVD事件中知識產權濫用的法律思考》,載《法商研究》2005年第3期;《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完善與知識產權保護》,載《知識產權》2003年第6期;《德國法律對藝術偽造行為的規(guī)制——兼與我國相關法律的比較》,載《知識產權》2012年第3期;《知識產權法》,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主編《京師知識產權法論叢》,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2010年參加“中外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經典案例研究叢書”《中外專利法經典案例》、《中外商標法經典案例》、《中外著作權法經典案例》、《中外反不正當競爭法經典案例》、《中外反壟斷法經典案例》五卷撰寫,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年版;2011年參加“中外民商經濟法經典案例評析叢書”《中外侵權法經典案例評析》、《中外合同法經典案例評析》、《中外物權法與財產法經典案例評析》、《中外知識產權法經典案例評析》、《中外競爭法經典案例評析》五卷撰寫,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2013年參加“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法律經典案例評析叢書”《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法律經典案例評析》(第一卷)撰寫,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主編《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法律評論》(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DasRechtderWerbunginderVolksrepublikChinaimVergleichzumdeutschenRecht,VVF,Muenchen2001;DiegegenwaertigeRegelungderWerbunginderVRChina,GewerblicherRechtsschutzundUrheberrechtInternationalerTeil8/92001。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商標法案例

1

將與他人商標相同文字注冊為域名行為的認定00
——德國法蘭克福州高等法院2000年第6 W 33/00號
裁定評析
[案例問題] 行為人沒有可以理解的自我利益而注冊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域名,該域名同自己的姓名和活動不存在任何聯(lián)系,但卻與一個公司的商標相同。在法律上對這種行為的性質應如何認定?是根據(jù)《德國商標法》對其進行認定,還是按照德國其他法律對其進行認定?對此,德國法蘭克福州高等法院在其裁定中作出了明確闡述。

2

未經授權而在網(wǎng)站使用他人商標行為的認定0
——德國漢堡地區(qū)法院第十二民事審判庭2005年第312 O 512/05號判決評析
[案例問題] 如果網(wǎng)絡服務商未經授權而在一個網(wǎng)站上使用他人商標,并且該網(wǎng)站提供的服務與該商標之間沒有任何客觀聯(lián)系,那么對于構成商標侵權所要求的混淆危險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這樣的危險,該商標的使用人(不是商標的所有人)是否可以請求法院頒發(fā)臨時禁令?德國漢堡地區(qū)法院對此作出明確判決。


3

“DONLINE”商標與“T?Online”商標之爭0
——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第一民事審判庭2003年第148/01號判決評析
[案例問題] 如果一個在后注冊的文字商標包含了一個在先注冊的著名文字商標的部分構成要素,是否可以確定在后注冊的文字商標受到了該著名商標的影響?這樣的確定是否有助于商標侵權的認定?對此,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的判決不同于德國慕尼黑州高等法院的判決。

第二章專利法案例

4

帶有原版郵票的外觀設計是否構成違反公共秩序?0
——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第一民事審判庭2004年第16/03號判決評析
[案例問題] 按照修訂前的《德國外觀設計保護法》第7條第2款的規(guī)定,一個違反公共秩序的外觀設計是不能獲得保護的。那么,一個帶有原版郵票的外觀設計是否屬于該條款意義上的違反公共秩序?對此,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沒有支持德國專利商標局的決定,而是維持了德國聯(lián)邦專利法院的裁定,并作出了進一步的闡述。

5

已知物質在治療某種疾病藥物中的應用與實用
新型保護0
——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第十民事審判庭2005年第7/03號裁定評析
[案例問題] 依據(jù)《德國實用新型法》第2條第3項的規(guī)定,“方法”(Verfahren)將不受本法的保護。那么,已知物質在治療某種疾病藥物中的應用是否屬于該條款意義上的“方法”?對此,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在其裁定中表明了與德國聯(lián)邦專利法院完全不同的觀點,并作出了進一步的闡述。


6

服務于數(shù)據(jù)處理的方法與專利權的授予0
——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第十民事審判庭2009年第22/07號裁定評析
[案例問題] 按照《德國專利法》第1條第3款的規(guī)定,用于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的程序(Programme fuer Datenverarbeitungsanlagen)不能視為該法第1條第1款意義上的“發(fā)明”(Erfindung)。然而,如果一種服務于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的方法被應用于一個技術設備的運行中,其是否屬于該條款意義上的“發(fā)明”?對此,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與德國聯(lián)邦專利法院的觀點并不相同。

第三章著作權法案例

7

將下載作品再次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傳播是否構成侵犯
著作權?0
——德國柏林夏洛藤堡初級法院2003年第236 C 105/03判決評析
[案例問題] 未經權利人同意將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下載的作品再次在網(wǎng)上傳播是否構成侵犯著作權,依據(jù)2003年修訂前和修訂后的《德國著作權與鄰接權法》,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如果不構成侵權,權利人是否可以要求對方支付報酬?如果構成侵權,侵權人是否一定要承擔責任?究竟應如何適用法律,德國柏林夏洛藤堡(Charlottenburg)初級法院在判決中對此作出了詳細闡述。

8

掃描儀與承擔支付報酬義務的復制設備0
——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第一民事審判庭2001年第335/98號判決評析
[案例問題] 按照修訂前的《德國著作權與鄰接權法》第54a條第1款的規(guī)定,對于可復制作品的復制設備,作者可以享有報酬請求權。那么,掃描儀(Scanner)是否屬于《德國著作權與鄰接權法》第54a條第1款意義上須承擔支付報酬義務的復制設備?原告與被告的看法完全相反。對此,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不僅支持了二審法院的判決,而且作出了更加詳細的闡述。

9

來自公共資源的數(shù)據(jù)與數(shù)據(jù)庫保護0
——德國杜塞爾多夫地方法院第十二民事審判庭2001年第12 O 492/00號判決評析
[案例問題] 《德國著作權與鄰接權法》不僅對數(shù)據(jù)庫作品作者的著作權給予保護,而且在一定條件下也對不構成數(shù)據(jù)庫作品的數(shù)據(jù)庫制作者的權利提供保護。如果僅將從公開資源中獲取的地址等信息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行為人是否可以獲得著作權法保護或是其他法律保護?對此,德國杜塞爾多夫地方法院作出明確的判決。

10

網(wǎng)站對使用者上傳照片的采用與照片拍攝人的
權利保護0
——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第一民事審判庭2009年第166/07號判決評析
[案例問題] 如果一家菜譜網(wǎng)站的使用者未經同意將該網(wǎng)站所屬的菜譜照片上傳到另一家菜譜網(wǎng)站,而該網(wǎng)站又采用了這些照片,那么,對該網(wǎng)站的行為應如何認定?該行為是否違反了《德國著作權法》的規(guī)定?如果該行為違反了該法的規(guī)定,該行為應被認定為侵犯著作權,還是應被認定為侵犯其他權利?權利人應享有哪些請求權?對此,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作出了明確判決。

11

電視臺對錄像短片的使用與短片拍攝人的權利保護0
——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第一民事審判庭2010年第122/08號判決評析
[案例問題] 未經原告的同意,德國一家電視臺播放了其攝制的錄像短片。在播放錄像的當天,電視臺還播放了廣告。原告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了侵害,而且該錄像的播放與被告當天的廣告收入存在聯(lián)系。為了計算損害賠償數(shù)額,原告要求被告對相關情況給予說明。那么,對于被告的行為,原告是否可以行使這樣的請求權?這類請求權的成立需滿足哪些條件?對此,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的判決既不同于一審法院的判決,也與二審法院的判決不完全相同。

第四章反不正當競爭法案例

12

中國的馳名商標所有人是否可以阻止他人在德國
就跨類商品或服務申請注冊相同的商標?
——德國慕尼黑高等法院2009年第29 U 5712/07號判決評析
[案例問題] 如果一個在德國就相同或類似商品注冊的商標是復制了在中國在先注冊的馳名商標,按照德國的法律則該注冊商標可以被撤銷。然而,若是該注冊商標還涉及某一類服務,而該馳名商標并不涉及在該類服務上的使用,這時應該如何處理?對此,德國慕尼黑高等法院在轟動一時的“王致和”商標糾紛案件中的判決與德國慕尼黑第一地區(qū)法院的判決并不完全相同。


13

被模仿產品的保護與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適用
——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第一民事審判庭2009年第199/06號判決評析
[案例問題] 如果行為人所銷售的產品模仿了其他企業(yè)的產品,而該產品已經不再受相關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那么該產品是否還可以獲得其他法律的保護?按照《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guī)定,只要滿足一定的條件,被模仿的產品仍然可以獲得保護。在本案中,對于被模仿的產品獲得保護的條件是否得到滿足,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的觀點與德國科隆地區(qū)法院和科隆高等法院的觀點并不相同。

14

帶有廣告的電子郵件發(fā)送與發(fā)件人的責任
——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第一民事審判庭2009年第218/07號裁定評析
[案例問題] 按照《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guī)定,行為人未經收件人同意而發(fā)送一個帶有廣告的電子郵件,是一種不適當?shù)尿}擾行為,屬于該法禁止的不正當?shù)纳虡I(yè)行為(Verbot unlauterer geschaeftlicher Handlungen)。如果雙方之間存在直接的競爭關系,收件人可以依據(jù)該法提出不作為請求權。但是,當雙方之間不存在直接的競爭關系時,應如何適用法律?是仍然適用《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還是適用德國其他法律?對此,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的認識與德國法蘭克福高等法院的認識并不相同。

15

警告函及臨時禁令申請的濫用與權利濫用的禁止
——德國帕德博恩地區(qū)法院2007年第7 O 20/07號判決評析
[案例問題] 如果行為人因競爭者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的“撤回告知” (Widerrufsbelehrung)瑕疵而向其多次發(fā)出警告函,隨后又在不同的法院提起臨時禁令(einstweilige Verfuegung)頒發(fā)的申請,并為此委托多家律師事務所為自己提供服務,那么,這種行為在法律上是否應予以禁止?對此,德國帕德博恩地區(qū)法院在其判決中作出了明確闡述。

第五章反壟斷法案例

16

許可使用的取得與合并構成的認定
——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卡特爾審判庭2006年第32/05號裁定評析
[案例問題] 按照德國的司法實踐,通過許可協(xié)議取得的某項使用權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構成《德國反限制競爭法》第37條第1款第2項意義上的合并(Zusammenschluss)。然而,通過許可協(xié)議僅取得某一雜志德文版在德國的發(fā)行使用權,是否也構成該條款意義上的合并?對此,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和德國杜塞爾多夫高等法院的認識與德國聯(lián)邦卡特爾局的認識并不相同。

17

禁止合并的標準及其適用
——德國聯(lián)邦卡特爾局第二審查處2002年第B2-31/02號審查決定評析
[案例問題] 不同國家的反壟斷法對于合并是否應予以禁止所依據(jù)標準的規(guī)定并不完全相同。根據(jù)《德國反限制競爭法》的規(guī)定,德國以“增強市場支配地位”作為合并是否應予以禁止的標準。那么,該標準的適用對合并的審查及評價有什么樣的影響?通過對德國聯(lián)邦卡特爾局在本案中所作審查決定的解讀,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該標準對合并的審查及評價更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18

不公平妨礙其他企業(yè)行為與反壟斷法民事救濟
——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卡特爾審判庭2007年第22/06號判決評析
[案例問題] 如果一個地方管理部門事先沒有公示出租消息直接將房間出租給一個殘疾人中心的企業(yè),而該企業(yè)在此從事的業(yè)務與原承租人從事的業(yè)務完全相同,按照《德國反限制競爭法》的規(guī)定,原承租人是否受到了不公平妨礙?也就是說,是否存在不公平妨礙其他企業(yè)的限制競爭行為?對此,德國聯(lián)邦最高普通法院的判決與德國德累斯頓高等法院的判決并不相同。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