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世界各國文化時惟禮崇:東周之前青銅兵器的物質文化研究

時惟禮崇:東周之前青銅兵器的物質文化研究

時惟禮崇:東周之前青銅兵器的物質文化研究

定 價:¥65.00

作 者: 徐堅 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歷史 文物考古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32572724 出版時間: 2014-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5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時惟禮崇:東周之前青銅兵器的物質文化研究》以考古學文化系統(tǒng)理論為主要框架,從技術-經(jīng)濟、社會和意識形態(tài)三個層面重新闡釋東周之前的青銅兵器。在技術層面上,規(guī)避了蒙特柳斯式類型學的社會化大生產(chǎn)和漸進演化等預設觀念,采納兼具通則觀念和歷史特定性考量的物質文化分析方法,提出了青銅兵器形式風格的功能化和美術化兩個傾向。在社會層面上,《時惟禮崇:東周之前青銅兵器的物質文化研究》提出物質性、空間性和學術史三種情境概念,提煉出戈-矛組合和鉞-刀組合等社會等級表達方式,揭示了作為社會區(qū)分標識的物質的內(nèi)部多元和復雜程度。在意識形態(tài)層面上,嘗試以認知考古學和情境考古學思路局部復原青銅兵器的文化歸屬、性別認知和信仰與禁忌。對與銅兵長期并存、相互影響的另一條線索——玉兵的討論表明早期中國禮制體系的多元和互動本質。因此,《時惟禮崇:東周之前青銅兵器的物質文化研究》提出,青銅兵器就是青銅禮器,單純依靠唯一材質甚至唯一器類復原早期中圍禮制制度是危險而誤導的。針對賓福德的經(jīng)典理論,《時惟禮崇:東周之前青銅兵器的物質文化研究》在方法組合、系統(tǒng)的界定、考古學觀察的適用范圍等方面也做出相應調(diào)整和完善。

作者簡介

  徐堅,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現(xiàn)任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曾任美國巴德學院訪問助教授、法國人文研究基金會愛馬仕學人、中山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駐院學人和日本創(chuàng)價大學訪問教授。曾主持英國大英圖書館、美國溫納一格蘭人類學研究基金會、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和日本住友財團等資助的多項研究計劃。專業(yè)領域包括考古學、藝術史、早期文明研究、物質文化和文化遺產(chǎn)研究。近期研究興趣包括中國考古學史和博物館史、以器類和工藝為中心的物質文化研究、南中國和東南亞大陸地區(qū)的青銅時代考古、區(qū)域研究和瀕危文化研究。著有專書《暗流:1949年之前安陽之外的中國考古學傳統(tǒng)》(2012)、譯作《閱讀過去》(2005)、《考古學思想史》(2008)、《理解早期文明:比較研究》(2014)和《中國藝術史》(2014)。

圖書目錄

序(李伯謙)
致謝
引論
考古學文化系統(tǒng)觀念下的青銅兵器
0.1 超越物質形態(tài)的青銅兵器:從作為物證的物質走向超越文本的物質
0.2 重新觀察青銅兵器的體系:賓福德的考古學系統(tǒng)觀念
0.3 研究范式的轉型:學術史的觀察
0.4 青銅兵器的定名與分類
0.5 東周之前青銅兵器的考古學文化系統(tǒng)觀:結構與方法
第一章 青銅兵器的形式分析:從蒙特柳斯式類型學到物質文化分析方法
1.1 形式風格分析的適用性和方法選擇
1.2 東周之前的青銅兵器的形式譜系
1.3 東周之前青銅兵器的紋樣分析
1.4 青銅兵器形態(tài)的功能化和美術化傾向
第二章 青銅兵器的社會層面意義:情境分析方法
2.1 界定考古學情境
2.2 作為學術史情境的商和西周考古學
2.3 東周之前青銅兵器個案的情境分析
2.4 作為社會標識的青銅兵器
第三章 青銅兵器的精神層面意義:認知考古學或者情境考古學取向
3.1 認知過程主義考古學和情境主義考古學
3.2 青銅兵器的文化歸屬表達
3.3 青銅兵器的性別認知和建構
3.4 青銅兵器的禁忌和信仰
第四章 早期中國的玉質兵器:從輔助線索到多元景象
4.1 早期中國玉質兵器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
4.2 玉質兵器的形態(tài)分析
4.3 玉兵的多元特征:以玉戈為中心
4.4 金石之緣
參考文獻要目
插圖目錄
繼續(xù)前行(代跋)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