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盛世愛情 意大利龐貝精品…
02燈盞千年:儒室燈堂典藏老…
03水下考古 Archaeology Un…
04寫給青少年的青銅器檔案
05商周金文地名綜覽匯釋
06甲骨文金文導讀
07千年文脈:長江文明考古展…
08石韻千秋
09和光靜影 北朝九原崗墓壁…
10中國—東南亞銅鼓.緬甸卷…
鄭炳林,[日] 高田時雄 編
叢書主要收錄二戰(zhàn)以前日本學者如梅澤和軒、足立喜六、中山平次郎、佐伯好郞、…
可購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編
《動物考古(第3輯)》共收錄12篇論文,其中英文7篇、中文5篇,是繼2014年出…
杜建錄 主編
暫缺簡介...
張文平,馮冬梅 著
內(nèi)蒙古境內(nèi)的長城涉及時代廣泛,戰(zhàn)國秦漢是其中非常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內(nèi)…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淄博市臨淄區(qū)文物局…
《臨淄齊墓(第三集)》收錄的12座墓葬和2座車馬坑,位于臨淄周代齊國故城遺…
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 編
《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19輯)》為《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
杜斗城,丁得天 編
永昌圣容寺是一座神秘的寺院河東劉薩訶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兩者在莫高窟壁畫和…
鄭炳林,高田時雄 編
《國際敦煌學研究文庫(日本卷22 日文版)》主要收錄二戰(zhàn)以前日本學者關于敦…
王志高 編
《隨園英華》是南京師范大學隨園文博成果文庫中的一部,是王志高教授2012年入…
羅曉群,黃莉 著
“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薄读间具z址》是考古工作者寫給大…
[美] 艾琳·文森特 著,劉勤 譯
在《神圣的綠洲》一書中,作者探究了佛教及佛教藝術的起源、發(fā)展以及東傳中國…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興博物館 編
馬家浜遺址發(fā)現(xiàn)于1959年,并于當年進行了一次發(fā)掘。20世紀70年代,著名考古學…
新都楊升庵博物館,四川大學博物館 編
《新都楊升庵博物館藏珍》的出版,將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文化遺產(chǎn)研究獻上一…
李銳 著
《新出土文獻與近現(xiàn)代上古史研究/“通古察今”系列叢書》主要利用新出土文獻…
徐廣源 著
《大清皇陵舊影》是一部以老照片為主介紹清朝陵寢的圖書,作者是我國研究清朝…
方方
本書將主要對當代文學插圖中的優(yōu)秀作品進行考察,考察的對象也包括為“五四運…
王春法 編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多次指出“文物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秦小麗 著
關于中國初期國家形成過程的考古學研究,傳統(tǒng)的研究方法大多是通過陶器的文化…
浙江省文物局 編
《發(fā)現(xiàn)浙里(套裝上下冊)》上冊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展陳精品介紹,集中展…
本書編寫組 編
為了提高整體文物保護研究水平和加速培養(yǎng)適用的專業(yè)文物保護人才,本叢書在總…
山西省文物局 編
《山西珍貴文物檔案》是山西省境內(nèi)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國有企業(yè)及國有控股企…
石玉成 等
文物出版社 編
《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竹簡9 套裝上中下冊)》收錄走馬樓三國吳簡約8000枚?!?/p>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 編
《石窟藝術研究》是由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編的集刊,主要分為麥積山專欄、石…
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 編
《頤和園園墻保護性修繕研究》為頤和園園墻修繕的資料匯編。包含園墻歷史、園…
焦杰 著
《中古文史存稿》以中古時期的歷史文化為研究對象,主要由“國史探微”“文史…
閻焰 著
《日本國朝臣備書丹 褚思光撰文 鴻臚寺丞李訓墓志考》內(nèi)容涉及墓主人李訓的生…
國家文物局 編
浙江文物年鑒編委會 編
《浙江文物年鑒(2019)》記錄和反映浙江全省當年文博工作的面貌,起到存史、…
俞紹宏 張青松 編著
劉明科,高次若,楊曙明 著
戴家灣是寶雞地區(qū)的著名的古陳倉城所在地,也是今寶雞行政中心所在地,歷史悠…
北侖區(qū)地方志(年鑒)編纂委員會 編
《北侖歷代碑刻選注/北侖區(qū)地方志系列叢書》收錄的為北侖區(qū)域范圍內(nèi)的歷代碑…
陳根遠 著
本書是“中華文物覽勝”叢書的本,既是一部有關碑林的圖錄,收錄的均是碑林收…
陳港泉 等 著
古代壁畫是我國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豐富的歷史信息和形象資料能夠全面…
張鵬 著,王長順 編
追溯咸陽歷史的源頭,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這些宮殿、陵墓、石窟、建筑、交通水利…
楊新華 編
石刻藝術是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的瑰寶,閃爍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文化光輝,石刻品…
無錫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無錫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
《敦煌書法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是為2020年在無錫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召開…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編
浙江是我國瓷器的發(fā)源地和青瓷的主要產(chǎn)地,迄今已發(fā)現(xiàn)古窯址近二千多處,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