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銀雀山孫臏兵法
02敦煌文物流散記
03青簡遺編 金石匯目分編二…
04寫給青少年的金銀器檔案
05印加人和帝國四方之地
06承前啟后 繼絕扶衰:五涼…
07西夏石窟藝術研究(第三輯…
08于無聲處:漢代畫像石中的…
09水下考古 Archaeology Un…
10商周金文地名綜覽匯釋
劉健新 著
吊橋也稱為懸索橋,是一種古老的橋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代吊橋采用…
可購
寓真 著
《碧落碑考 金石偶談》為中國古代金石研究專著,全書分為上下編:上編為《碧…
殷連生
本書對文物工作的管理經驗與方行了梳理與總結。全書分為“制度理論…
國家文物局 編
《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是“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覽圖錄,主要內容以“…
上海博物館 編
倪漢克是荷蘭著名收藏家,曾經多次向上海博物館捐贈其藏品,尤其是其捐贈的瓷…
嚴文明 著
《長江文明的曙光(增訂版)》收錄了嚴文明先生關于長江流域稻作農業(yè)和文明起…
李憲林 編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激發(fā)愛國熱情、凝聚人民力…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右玉縣博物館 著
2014年7月山西省右玉縣蒼頭河流域區(qū)域的考古調查工作開始實施,經過為期4個月…
李巖 著
《從石峽到珠三角——中國南方史前先秦考古研究》基于粵北地區(qū)、珠江三角洲這…
何東紅 著
廣東象崗第二代南越王趙眜墓,其歷史文化內涵豐富,它的發(fā)掘被學者譽為“打開…
王玉新 著
本書是2019年山東省社科規(guī)劃研究項目(19CPYJ102),首先針對甲骨文字根,講…
葛承雍 著
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fā)展,始終伴隨著對外來文明的借鑒與吸納,漢唐時代是中華文…
張翀 著
隨著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吉金鑒古”shou個中國青銅器展覽的成功舉辦,國內美術…
郭之文 著
“博物館之旅”是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欄目原制片人郭之文老師根據(jù)《走近科學》…
中國考古學會 編
《中國考古學年鑒2018》收錄了該年度中國考古學研究、考古文物新發(fā)現(xiàn)、學術動…
石志剛 詹紹文 編著
暫缺簡介...
李均明,劉國忠,劉光勝,鄔文玲 著
簡帛學是20世紀創(chuàng)建并取得豐碩成果的一門重要學科。百年來發(fā)現(xiàn)的大量簡帛,彌…
[英] 奧雷爾·斯坦因 著,巫新華,秦立…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奧雷爾??斯坦…
[英] 奧雷爾·斯坦因 著,艾力江,秦立…
本書為“胡漢中國與外來文明”的胡俑卷,圍繞“唐人胡俑與外來文化”專題,作…
本書為“胡漢中國與外來文明”的藝術卷,圍繞“唐風胡俗與絲路藝術”專題,選…
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 編
彭一峰 著
《黔江文物研究》為作者對黔江文物管理所所藏文物,以及黔江清代墓葬、建筑文…
本書為“胡漢中國與外來文明”的民族卷,圍繞“胡貌漢魂與異域文明”主題,積…
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xié)會石窟專業(yè)委員會,龍門…
《石窟寺研究》是我國在石窟寺考古、寺院遺址考古、佛教藝術及石窟保護科技領…
祝勇 著
祝勇用詩意的語言、散文的筆法、史學的態(tài)度,帶我們一起走進普通游客根本無法…
王書林 著
《北宋西京城市考古研究》為2018年考古新視野叢書入選稿件。書稿使用古今重疊…
張春佳 著
敦煌地處中國西北,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為西域乃至歐洲文化與中原漢文化交…
張永華 趙君平
陳虹 著
石器功能研究,是了解史前人類生存方式、行為模式的重要途徑,也是史前考古學…
王春燕 著
《遼代金銀器研究》旨在全部收集已發(fā)表的遼代金銀器資料、并利用內蒙古國有館…
本書為“胡漢中國與外來文明”的交流卷,圍繞“漢唐記憶與絲路文明”專題,以…
華東師大博物館 著
《中國古代磚瓦》為華東師范大學博物館藏品叢書第二冊,內容主要介紹華東師大…
羅雁冰 著
《中國古代手工紙與現(xiàn)代科學》以高分子基礎知識為切入點,以中國古代手工紙的…
張忠培 著
“中國考古學系列”收錄了考古學家張忠培先生多年來有關中國考古學理論、考古…
何新所 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