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生活時尚體育武術/太極/氣功近代社會轉型中的國術

近代社會轉型中的國術

近代社會轉型中的國術

定 價:¥20.00

作 者: 牛愛軍 著
出版社: 人民體育出版社
叢編項: 武術文化研究叢集
標 簽: 體育/運動 武術/氣功

ISBN: 9787500946762 出版時間: 2014-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15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近代社會轉型中的國術(武術文化研究叢集之二)》,本書主要從社會的各個角度對國術在近代社會轉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通過國術所反映出來的社會轉型的影響、經驗、教訓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簡介

  牛愛軍,男,漢族,山東新泰人,1976年出生,九三學社社員;教育學博士,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后,中山大學中國非遺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香港國際私人教練學院養(yǎng)生課程總監(jiān),中國健身氣功協(xié)會委員,廣州市武術協(xié)會健身養(yǎng)生委員會主任;健身氣功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裁判員;澳大利亞悉尼自然健康療法中心顧問、客座教授。 1999年畢業(yè)于山東體育學院體教系武術方向,獲學士學位;1999年至2003年任教于沈陽工業(yè)大學體育部;2003年至2008年在上海體育學院武術系民族傳統(tǒng)體育學專業(yè)學習,研究方向為傳統(tǒng)武術文化和傳統(tǒng)體育養(yǎng)生,先后獲得教育學碩士、博士學位。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對本研究的幾點說明
    一、關于“國術”與“武術”
    二、關于“近代”
    三、關于“近代社會轉型”
  第二節(jié)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目的
  第三節(jié)  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研究內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身體與規(guī)訓——國術救國的努力
  第一節(jié)  身體與國術
    一、身體:尚武與尚爭
    二、國術:強種與救國
  第二節(jié)  精武會與改造國民
    一、規(guī)訓國民
    二、從“體操”到“體育”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三章  民族性與藝術性——從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的國術表演談起
  第一節(jié)  國族意識的勃興
    一、國術與民族主義
    二、土洋體育之爭
    三、“武術進奧”的尷尬
  第二節(jié)  “藝術性”是國術的生命力
    一、國術具有藝術與奮斗及舞蹈之三大特點
    二、套路演練是對真實打斗的超越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四章  裂變與傳承——從《斷魂槍》說起
  第一節(jié)  因不變而不傳
    一、國術逐步“祛神秘化”
    二、“共命同盡”與“變以圖存”
  第二節(jié)  從“師徒制”到“學校制”
    一、“家庭”的弱化
    二、從鄉(xiāng)村走向城市,從家庭走向學校
    三、武術的傳承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五章  回應新變——以《中華新武術))為例
  第一節(jié)  在“現(xiàn)代”中保持傳統(tǒng)
    一、詮釋古典,回應新變
    二、保護遺產,保留武術文化
    三、作為非物質形態(tài)的“文化遺產”的武術
    四、武術的文化自覺
  第二節(jié)  以變應變
    一、學習“兵操”,轉向體育
    二、“統(tǒng)一”國術,注重健身
    三、“以變應變”是武術發(fā)展的永恒主題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六章  失范與建構
  第一節(jié)  我注六經,抑或六經注我——對武術史學研究的反思
    一、“國術”在武術史上的地位
    二、對《中華新武術》的再評價
    三、思想史與武術史的互動
  第二節(jié)  構建“學界”的努力與失落
    一、科學化與科學精神
    二、構建“國術學界”
    三、武術文化研究的失范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七章結語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