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民族史志土司城的文化景觀:永順老司城遺址核心區(qū)域景觀生態(tài)學研究

土司城的文化景觀:永順老司城遺址核心區(qū)域景觀生態(tài)學研究

土司城的文化景觀:永順老司城遺址核心區(qū)域景觀生態(tài)學研究

定 價:¥42.00

作 者: 田紅,石群勇,羅康隆 著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105130962 出版時間: 2013-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3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永順老司城,位于湘西永順縣城東約19公里處的靈溪鎮(zhèn)司城村,本名福石城,因是永順彭氏土司王朝統(tǒng)治的古都,俗稱為司城或老司城。永順彭氏土司自五代后梁開平四年(910)彭瑊成為溪州刺史開始,歷經(jīng)五代、宋、元、明、清,到清雍正六年(1728)“改土歸流”止,歷時818年,連綿不絕,世襲28代,共35位土司王,其鼎盛時期轄20州。這種持續(xù)不斷的長期有效統(tǒng)治,在土司歷史上絕無僅有,而且老司城規(guī)模之大、繁榮之盛、存時之久亦為各地土司所罕見。史書有“城內(nèi)三千戶,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鎮(zhèn),百里之邊城”的記載。清代貢生彭施鐸曾作《竹枝詞》贊“福司城中錦作窩,土王官畔水生波,紅燈萬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從中可見老司城昔日的繁盛與輝煌。

作者簡介

  田紅(1974-),女,土家族,湖南吉首市人,吉首大學師范學院副教授,碩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生態(tài)民族學研究,主講《生態(tài)民族學》、《地方性知識的保護與開發(fā)》等課程。主持教育部課題1項,省級課題5項;發(fā)表論文30多篇。專著《本土生態(tài)知識引論》(合著)獲得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獎;獲湘西州“科技興州先進個人”稱號,湘西州“132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才。石群勇(1966-),女,苗族,湖南保靖人,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吉首大學師范學院副院長,鳳凰山江苗族博物館副館長,北京師范大學訪問學者。近年來,潛心于民族文化保護實踐及民族文化研究工作,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學學報》、《民族文學研究》、《青海民族研究》等國家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2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級科研項目5項。羅康?。?965-),男,貴州天柱人,博士,研究員。2009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對象,2011年聘為湖北省“楚天學者”講座教授。主要研究領(lǐng)域有生態(tài)人類學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史等方面。中山大學人類學民族學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西南民族學會副會長,中國生態(tài)環(huán)境人類學專業(yè)委員會主席。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署項目1項,組織美國福特基金項目1項等。先后出版了《族際關(guān)系論》等7部學術(shù)著作,主編四套叢書,在《民族研究》、《世界民族》、《Journal of Resourcesanc Ecology》等專業(yè)刊物上發(fā)表民族學、人類學、資源環(huán)境學系列論文130余篇,其中50余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高等院校文科文摘》和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復印。

圖書目錄

第一節(jié) 老司城遺址土司文化遺產(chǎn)內(nèi)涵
一、老司城遺址景觀捕述
二、老司城土司文化內(nèi)涵
第二節(jié) 五方觀念與老司城遺址的空間鑲嵌
一、老司城遺址的景觀格局
二、老司城遺址景觀布局中的風水觀念
三、“萬馬歸朝”的文化想象
第二章 老司城遺址“圣界”與“俗界”的景觀文化
第一節(jié) 老司城遺址“圣界”景觀建構(gòu)與文化呈現(xiàn)
一、老刊城遺址“圣界”的景觀建構(gòu)
二、老司城遺址“圣界”景觀的文化呈現(xiàn)
第二節(jié) 老司城遺址“俗界”的建構(gòu)與文化呈現(xiàn)
一、老司城遺址“俗界”主要景觀分布
二、老司城遺址“俗界”景觀的文化呈現(xiàn)
三、老司城遺址“俗界”景觀布局文化分析
第三章 老司城遺址“公共空間”的景觀生態(tài)與人文建構(gòu)
第一節(jié) 老司城遺址公共空間景觀呈現(xiàn)
第二節(jié) 老司城遺址公共空間景觀文化建構(gòu)
一、老司城遺址宗教公共空問——民眾心聲愿望的表達
二、老司城遺址經(jīng)濟公共空問——地方社會的互為關(guān)聯(lián)
一、老司城遺址文化公共空問——神圣與世俗并存
四、老司城遺址休閑公共空問——上司處理政務的姻親模式
五、老司城遺址行政公共空問——國家與地方治理的整合
第三節(jié) 老司城遺址公共空間景觀布局的意象表達
一、依就水的山水意象
二、因地制宜的生態(tài)意象
三、家國同構(gòu)的宗族意象
四、強調(diào)風水的趨吉意象
第四章 老司城遺址的軍事防御體系
第一節(jié) 老司城遺址“負險而居”的選址理念
一、老司城被確立為治所的背景
二、老司城遺址“負險而居”理念解析
第二節(jié) 以山為城、即水為池的軍事防御體系
一、老司城遺址地形地貌特征
二、老司城遺址及周邊河流分布狀況
三、老司城遺址軍事防御體系建構(gòu)
第三節(jié) 老司城遺址軍事防御體系的運行
一、負險而居,以險以勝的軍事防御體系
二、擇要而防的防御格局的建構(gòu)
三、運轉(zhuǎn)順暢的古道、河流交通體系的軍事防御功能的發(fā)揮
第五章 風水觀念中的老司城遺址山水的造型與景觀培植
第六章 老司城遺址山水景觀的文化闡釋
第七章 老司城遺址與土司轄地的尺度效應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