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三千世界三字經3
02傳統(tǒng)工藝研究與鑒賞·…
03孔府舊藏服飾研究:明代衍…
04醯略
05中國博物館館藏民族服飾文…
06道德經(口袋本)
07幼學瓊林(口袋本)
08黃帝內經精講
09三字經 弟子規(guī) 百家姓 千…
10中華傳統(tǒng)禮制
趙星鐵 等編著
《滄桑長城》與其他敘述長城的作品不同之處在于,側重對故事敘述的同時,加入…
可購
馬大勇 編著
女子的滿頭烏發(fā)隱含著女性自身的驕傲,它是青春年華的代表,愛情的夢想,牽系…
史仲文 著
《文化中國的十大品性》從大文化視野出發(f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政治、經濟、軍…
蘇秉琦 著
古代文化有不少共同因素,同時對中國社會歷史與民族文化諸特征的形成一直起著…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組織 編選
戈寶權先生不僅是我國杰出的外交官和新聞工作者,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學者、翻…
薛小榮 編著
天下黃河由上、下兩篇組成。上篇:大河上下,主要講述歷代以來對黃河河源的探…
劉玉珠 主編
2008年是充滿光榮與夢想的一年,也是充滿激情與磨難的一年。面對人民群眾對文…
陳璧耀 著
《點讀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本有關國學文化的普及讀本。作者以自然感性的語言,…
《上海世博》雜志編輯部 編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概覽》法文版是第一本用法文系統(tǒng)介紹上海世博會概況的…
(英)鶴路易 著,王仁芳 譯
如今難覓蹤影的店鋪招幌,曾是中國城鎮(zhèn)的一道亮麗風景。在那些來華學者的眼里…
陶嘉煒 編著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外語學科的大發(fā)展,各個語種、各個層次的翻譯教材…
沙舟 著
姓氏是標志一個家族系統(tǒng)的血緣符號。據統(tǒng)計,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的姓氏總數已…
孫煕國,劉志國 著
全球化作為當今世界發(fā)展的一種重要特征,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等人類社…
鄒廣文,任麗梅 著
科學發(fā)展觀是當代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所做出的戰(zhàn)略選擇,是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
崔婷 著
《全球化與當代中國跨文化交流》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基礎上經過修改、增刪而成的…
張曉明,胡惠林,章建剛 主編
《2009年中國文化產業(yè)發(fā)展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與文化部、上?!?/p>
章太炎 講演,曹聚仁 整理
本書是章太炎先生1922年4—6月在上海講授國學的記錄稿,由現代作家曹聚仁整理…
詹石窗 主編
《夢與道:中華傳統(tǒng)夢文化研究(上下冊)》研究的是中國源遠流長的夢文化與道…
譚春虹 主編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需要我們一代一代去傳承。中華文化的深厚積淀,…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復旦大學文化遺…
《文化遺產研究集刊(4)》的主要內容包括:思想與方法、作為歷史科學的考古…
朱自清 著
朱自清先生用淺明而切實的文字,于十三篇文章中,要言不煩地介紹了我國文化遺…
龍毛忠,賈愛兵,顏靜蘭 主編
2008年北京第29屆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更在全世界掀起…
楊麗麗 著
本書是從南懷瑾著作《莊子喃嘩》、《孟子旁通》、《易經雜說》、《老子他說》…
殷偉 著
《中國魚文化》講述了魚文化是專題文化,也是符號文化,不論是有形的魚圖、魚…
蔡顯良,曹建 著
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蘊含著深邃的思想,高度的民族理性精神,培育了具有…
張金華 編著
本書選取了諸子百家文、唐詩、宋詞、元曲、文論及近現代文學中膾炙人口的精粹…
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
暫缺簡介...
胡蓮玉 著
沒有天地造化的風云變幻,沒有神話傳說的瑰麗多彩,沒有動物世界的千姿百態(tài),…
李宏鋒 著
本書講述了:禮樂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中華文明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唐晉 主編
美國的文化產業(yè)占GDP的20%,400家最富有的美國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業(yè):日…
軟實力到底是什么?約瑟夫·奈的解釋是國家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認同、參與…
國學熱不只是今天才有,其實100年來,關于國學與西學、新學與舊學的爭論從來…
朱啟新 著
如果把傳統(tǒng)文化看作一幅精美絢麗的彩繡,那么,也應讓人們知道這幅彩繡選用了…
陳文宮 著
《中華千家姓》是一部中華五千年的姓氏發(fā)展史和演變史。共收古今常用和生僻姓…
錢玉林,黃麗 主編
一、本辭典正文共收條目4700左右,按內容分為38類。一類中,大體以產生、演變…
廉永清 主編
尋找悠久的文化淵源、揭開塵封的蒼茫歷史、探索掩埋的事件真相、追尋隱難解奧…
(美)阿瑟·史密斯 著,王續(xù)然 譯
《中國人的性情》一書被譯成法、德、日等多國文字,使阿瑟·史密斯在國際…
王柯平 著
《Chinese Way of Thinking(中國人的思維)》講述了When t was a guest spe…
宋濤 主編
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磨難而不衰,其重要一點是,源于由蒙學而產生的民族向心力…
陳亞杰 著
《當代中國意識形態(tài)的起源》由導論、正文和結語組成。導論部分在分析學術界對…
可讀可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