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的《西游記》以豐富瑰奇的想象描寫了師徒四眾在去往西方途上,和窮山惡水冒險斗爭的歷程,并將所經歷的千難萬險形象化為妖魔鬼怪所設置的八十一難,以動物幻化有情的精怪生動地表現(xiàn)了無情的山川的險阻。以降妖伏魔,歌贊了取經人排除艱難的戰(zhàn)斗精神,鼓舞人積極斗爭、永不灰心、為達到目標而百折不撓。曹雪芹的《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著重描寫了賈家榮、寧二府由盛到衰的過程。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通過集中描繪三國時代各封建統(tǒng)治集團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斗爭,揭示了東漢末年社會的動蕩和黑暗,譴責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暴虐,反映了民眾的苦難和他們呼喚明君、呼喚安定的強烈愿望。施耐庵的《水滸傳》以宋江等人在梁山泊的農民起義為主要線索,熱情地頌揚了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貧苦農民的抗爭精神,向世人表達了“官逼民反”這一道理,并表現(xiàn)了廣大人民群眾與統(tǒng)治階級的深重矛盾,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