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可編著的本卷《三國史(第9卷)(精)/張大可文集》分為上、下兩編,以及兩個附編,三個附錄,收入文集為第九卷。正文上編,“三國鼎立的形成”;下編,“三國對峙歸一統(tǒng)”。這是由兩本書合成,即《三國史》和《三國十二帝》?!度龂贰罚?003年在華文出版社推出,前身是中國青年出版社于1995年出版的《中國小通史》中的一冊,書題《三國》,也是筆者首次把三國鼎立的歷史作為一個斷代來論說的嘗試。《三國十二帝》全稱《三分的挽歌——話說三國十二帝》,是應華文出版社之邀寫的三國史話故事,以三方帝王為中心,于2006年在華文出版社推出。這兩本書都是三國通俗史話,角度不一,重心有別?!度龂贰?,重在說“事”,是通俗斷代史;《三國十二帝》,重在說“人”,是以鼎立三方的帝王為主評說歷史。兩書評說同一段歷史,只是角度不同,故內容有所交叉重復。兩書合并,刪去重復,重新調整結構,這就是本卷上下編的由來。兩個附編選錄相關資料。附編一選錄開設《三國志》專題課部分講稿25篇,題名《〈三國志〉名篇講析》,以見作者“三國史研究”的基礎和原生態(tài)。附編二選錄近年來的幾篇散論。三個附錄為三國帝系表、大事年表,以及兩篇書評。筆者研究三國史,最初出版的是一本論文集,題名《三國史研究》,收入文集為第八卷。該書初版于1988年。筆者還寫有《話說三國》,以及主編《三國人物新傳》,這兩本書也是通俗文字,也都是解讀《三國史研究》論集中筆者的歷史觀點。三分故事,由于戲劇、小說的傳播,婦孺皆知;如今加上視頻、繪畫等的傳播,影響更大。《三國史(第9卷)(精)/張大可文集》一書的作者張大可研究三國史,自《三國史研究》出版以后,從理論探索轉向致力于通俗解讀三國歷史,拉近作者與讀者的距離,把歷史寫得輕松并好看一些,這就是本卷《三國史》的寫作旨趣。換句話說,《三國史研究》與《三國史》代表了作者前后兩個時期的行文風格,敘說方式不同,而意蘊完全一致,兩書可視為姊妹篇,所以一并收入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