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1923-),出生于英國。他早年追隨著名的數(shù)學家G. H. 哈代研究數(shù)學,二戰(zhàn)后去了美國,師從漢斯·貝特和理查德·費曼等人,開展物理學方面的研究工作。他證明了施溫格與朝永振一郎的變分法方法和費曼的路徑積分法相互等價,為量子電動力學的建立作出了決定性的貢獻,是量子電動力學的第一代巨擘。后來,費曼、施溫格和朝永振一郎因為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面的成就獲得了1965年的諾貝爾物理獎,而戴森卻因獲獎人數(shù)的限制而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他發(fā)表于1956年的論文《自旋波》堪稱物理學史上的重量級論文之一。1960年,他又提出了旨在有效利用外太空能量的“費曼球”理論。因為卓越的學術成就,他先后獲得了倫敦皇家學會休斯獎、德國物理學會普朗克獎、奧本海默紀念獎、以色列海法理工學院的哈維獎等多項殊榮。戴森教授不僅是一位大科學家,更是一位科學界的通人。1953年后,他一直在舉世聞名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擔任教授,與愛因斯坦、奧本海默、費米、費曼、楊振寧、李政道和維納等科學巨匠有密切的交往,對美國科學界近幾十年的發(fā)展動態(tài)和內(nèi)幕相當了解。他一生優(yōu)游于數(shù)學、粒子物理、固態(tài)物理、核子工程、生命科學和天文學等廣闊的學科領域,同時又熱愛和平,關心人類命運,思索宇宙與人類心智的奧秘,檢討人類道德倫理的困境,還特別以在核武器政策和外星智能方面的工作而聞名。尤為難得的是,他從小就喜愛文學作品,文字根底深厚,并重視普及性讀物的撰寫,先后出版了《全方位的無限》、《武器與希望》、《宇宙波瀾》、《想象的未來》、《太陽、基因組與互聯(lián)網(wǎng):科學革命的工具》、《想象中的世界》和《多彩的鏡子:生命在宇宙中位置的反思錄》等多部廣受讀者歡迎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