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菲利浦斯·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1988),著名美國物理學家,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18年5月11日,費曼出生于紐約市皇后區(qū)。童年時,費曼接受了來自父親的科學啟蒙教育,父親所啟發(fā)的思考方式影響了費曼的一生。高中畢業(yè)后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并于1939年獲得學士學位。隨后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念研究生,師從約翰·惠勒(J.A.Wheeler),1942年獲得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1943年進入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參與了曼哈頓計劃。1945年費曼開始在康奈爾大學任教,1951年轉入加州理工學院。在加州理工學院期間,因其幽默生動、不拘一格的講課風格深受學生歡迎。1963年出版《費曼物理學講義》1965年,費曼因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面的貢獻與施溫格(Julian Schwinger)、朝永振一郎(Sin-ltiro Tomonaga)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72年獲得奧斯特教學獎章。1986年,費曼受邀調查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失事事件。1988年2月15日,費曼因癌癥于加州洛杉磯與世長辭。在學生時期,費曼就表現出了不凡的研究能力。他的大學畢業(yè)論文題目是《分子中的力》,在這篇論文中,他提出了后來所稱的費曼-海爾曼定理。在整個科研生涯中,費曼在物理學的幾個領域都有建樹。除了因之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量子電動力學方面的工作之外,廣為人知的另外兩項重大貢獻:一是量子力學的路徑積分形式,這種形式從經典力學中的最小作用量原理延伸出來,通過“對歷史求和”來處理量子力學問題,這是有別于薛定諤的波動力學及海森伯的矩陣力學的第三種量子力學形式;二是費曼圖,這一工具大大簡化了量子場論的計算。費曼的研究工作還包括:低溫下液氦的超流動性理論;弱相互作用的V-A理論;強相互作用的部分子理論等。費曼不僅是一位項尖的科學家,同時也是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費曼非常熱愛教學工作,他曾寫道:“我不相信,如果不教書我還能過得下去……教學和學生使我的生命得以延續(xù)。如果有人給我創(chuàng)造一個很好的環(huán)境,但是我不能教學的話,那我永遠不會接受它,永遠不會?!?0世紀60年代初,美國一些理工科大學鑒于當時的大學基礎物理教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不相適應,紛紛試行教學改革。在這個背景下,費曼參與了加州理工學院基礎物理教學的改革嘗試。他從1961年9月到1963年5月,進行了為期兩個學年的有關基礎物理學的系列講演。他的講演經過萊頓(RobertB. Leighton)和桑茲(Matthew Sands)的整理,以《費曼物理學講義》之名于1963年出版。《科學美國人》這樣贊譽這套書:“盡管這套教材深奧難懂,但是它的內容豐富而且富有啟發(fā)性……它已經成為講師、教授和低年級優(yōu)秀學生的學習指南?!边@套書本來是面向大學一二年級學生的,可是最能認識到這套書價值的卻是物理教師,他們從中找到了自己授課的靈感。故而有人稱費曼為“老師的老師”。除了《費曼物理學講義》之外,費曼還有許多優(yōu)秀的著述:《量子力學與路徑積分》《量子電動力學講義》《費曼統計力學講義》《基本過程理論》《光子一強子相互作用》《費曼引力學講義》《費曼計算學講義》等。這些書無不有鮮明的“費曼風格”,即對基本概念、定理和定律的講解生動清晰、通俗易懂,而且特別注重物理分析和描述,反映了費曼自己以及其他在前沿研究領域工作的物理學家所通常采用的分析和處理方法。無論對于學生還是教師,這些書都有著極大的參考價值。費曼的一生多彩多姿。除了對理論物理學做出了巨大貢獻之外,他還是一名探險者、鼓手、藝術家和瑪雅文化專家??梢杂眠@樣一句話來總結描述費曼:一位獨辟蹊徑的思考者,超乎尋常的教師,盡善盡美的演員,一位熱愛生活和自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