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藥學國醫(yī)圣手胡希恕經驗良方賞析

國醫(yī)圣手胡希恕經驗良方賞析

國醫(yī)圣手胡希恕經驗良方賞析

定 價:¥35.00

作 者: 盧祥之 主編
出版社: 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叢編項: 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國醫(yī)大師經驗良方賞析叢書
標 簽: 方劑學 藥學 醫(yī)學 中藥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9164570 出版時間: 2013-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16開 頁數: 279 字數:  

內容簡介

  “國醫(yī)圣手”是對傳統(tǒng)醫(yī)學領域醫(yī)療水平、技藝最高者的尊稱?!秶t(yī)圣手經驗良方賞析叢書》收入的施今墨、孔伯華、蒲輔周、岳美中等諸多中醫(yī)臨床大家,就是現(xiàn)代國醫(yī)圣手的杰出代表。盧祥之主編,馮德華、杜惠芳、李哲、楊威、張東編著的《國醫(yī)圣手胡希恕經驗良方賞析》是該叢書中的一本,匯集了國醫(yī)圣手胡希恕先生90種常用的經驗良方,由中醫(yī)科學院等多單位高年資的學者專家列出功用、適應證,還從解讀和賞析的角度精選了胡希恕先生的部分臨證心得并做出闡發(fā)和提示,力求能夠體現(xiàn)其臨床用方特點及辨證思路?!秶t(yī)圣手胡希恕經驗良方賞析》對中醫(yī)資料整理、研究和指導中醫(yī)臨床實踐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晒┲嗅t(yī)師、中醫(yī)從業(yè)人員、中醫(yī)院校學生和廣大中醫(yī)愛好者研究、選用。

作者簡介

  胡希恕先生又名胡禧緒,1898年生人,祖籍遼寧省沈陽市東伍旗村,1915—1919年就讀于奉天省立第一中學。上中學時,喜愛足球,精力充沛、活潑可愛。其國文老師,即王祥徵先生,王氏為清末國子監(jiān)進士,且精于醫(yī),在沈陽任中學國文教師,并業(yè)余行醫(yī),收胡希恕于門下。王祥徵講《傷寒論》脫離臟腑,并主張結合近代科學,推崇唐容川、陳修園等的學術觀點,如論述膀胱氣化以物理學理論解釋膀胱為水,腎為太陽之說。十幾個學生中,胡希恕學習成績最好。1919年參加沈陽市政公所考獲中醫(yī)士職稱,同年考入北京通才商業(yè)專門學校(北京交通大學前身)學習。1928—1935年任哈爾濱市電業(yè)公司會計股股長、市政公署營業(yè)股股長。1952年中醫(yī)教育試點,開設私立中醫(yī)學校,系統(tǒng)教授《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內經》《溫病》等。自己主編教材,曾著《傷寒論釋義》《金匱要略釋義》《溫病條辨評注》《傷寒金匱約言錄》等書。1958年調入中醫(yī)學院任內科教授、附屬醫(yī)院學術委員會顧問。希恕先生畢生致力于臨床、教學和學術活動,其學術影響聞名于海內外。20世紀60年代,所做的學術報告—“《傷寒論》的六經論治與八綱的關系”,獲《人民日報》高度關注和評價,認為此學術報告解決“歷代醫(yī)學家缺乏論述的難題”;20世紀80年代,日本漢方醫(yī)學界稱贊其是“中國有獨特理論體系、著名的《傷寒論》研究者、經方家”。希恕先生治學嚴謹,崇尚實踐,慎于立言。常云:“實踐出真知,臨床療效是醫(yī)家水平的試金石。”先生在北京中醫(yī)學院任教期間,對《傷寒論》等中醫(yī)學術問題有了很多胡希恕先生又名胡禧緒,1898年生人,祖籍遼寧省沈陽市東伍旗村,1915—1919年就讀于奉天省立第一中學。上中學時,喜愛足球,精力充沛、活潑可愛。其國文老師,即王祥徵先生,王氏為清末國子監(jiān)進士,且精于醫(yī),在沈陽任中學國文教師,并業(yè)余行醫(yī),收胡希恕于門下。王祥徵講《傷寒論》脫離臟腑,并主張結合近代科學,推崇唐容川、陳修園等的學術觀點,如論述膀胱氣化以物理學理論解釋膀胱為水,腎為太陽之說。十幾個學生中,胡希恕學習成績最好。1919年參加沈陽市政公所考獲中醫(yī)士職稱,同年考入北京通才商業(yè)專門學校(北京交通大學前身)學習。1928—1935年任哈爾濱市電業(yè)公司會計股股長、市政公署營業(yè)股股長。1952年中醫(yī)教育試點,開設私立中醫(yī)學校,系統(tǒng)教授《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內經》《溫病》等。自己主編教材,曾著《傷寒論釋義》《金匱要略釋義》《溫病條辨評注》《傷寒金匱約言錄》等書。1958年調入中醫(yī)學院任內科教授、附屬醫(yī)院學術委員會顧問。希恕先生畢生致力于臨床、教學和學術活動,其學術影響聞名于海內外。20世紀60年代,所做的學術報告—“《傷寒論》的六經論治與八綱的關系”,獲《人民日報》高度關注和評價,認為此學術報告解決“歷代醫(yī)學家缺乏論述的難題”;20世紀80年代,日本漢方醫(yī)學界稱贊其是“中國有獨特理論體系、著名的《傷寒論》研究者、經方家”。希恕先生治學嚴謹,崇尚實踐,慎于立言。常云:“實踐出真知,臨床療效是醫(yī)家水平的試金石。”先生在北京中醫(yī)學院任教期間,對《傷寒論》等中醫(yī)學術問題有了很多獨到見解和論述,并寫下《傷寒論釋義》《金匱要略釋義》《溫病條辨評注》等著述,淵博至深。希恕先生崇尚經方,不棄時方,尤擅運用經方。其用經方,其意非在崇古,而是從自身萬千實踐中認識到經方的兩個主要特點:一是具有很高的科學和實用價值。經方并非全是張仲景發(fā)明,在張仲景之前的時代就已經出現(xiàn),如《湯液經》等,所以其中有的部分是其“博采眾方”的結果。張仲景是一位治學嚴謹的臨床家,《傷寒雜病論》所載經方不但是古賢經驗的積累,也是經過其自身臨床的驗證,配伍精妙,療效卓著;二是經方使用經濟。經方實用的藥物都是一般性的藥物,幾乎沒有諸如麝香、冬蟲夏草等貴重藥物。而且經方的藥味少,故藥價相對較低,可謂藥簡效宏。認為經方和時方,其源頭都為《本草經》之藥物,兩者內在關系密切,經方就像江河的干流,時方就好像干流上層出不窮的支流。時方亦有許多經典之方劑,堪與經方相媲美,希恕先生一生的臨床體會是:“經方與時方結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相互補充”。希恕先生認為,“研習中醫(yī)學首先要尊重古人的智慧。中醫(yī)理論的形成和辨證體系的運用,是經過漫長的生活和醫(yī)療實踐才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古代醫(yī)家初期的醫(yī)療實踐是簡單的對癥治療,不可能達到“辨證”的層次。所以中醫(yī)走的是實踐醫(yī)學的道路。不像西醫(yī)有實驗科學的支持,在這個基礎上演繹出一種較為完善的醫(yī)療體系。中醫(yī)限于古時的科技水平,無法借助現(xiàn)代化儀器觀察,只能憑借人們的自然感官,通過醫(yī)療實踐總結經驗得出結論。比如《傷寒論》的“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臨床遇到“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的就可以得出“太陽病”的結論。這就是通過無數的臨床經驗所作的一個總結,這種客觀存在的、具有規(guī)律性的、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結論,必須尊重并認真的學習體會。希恕先生尊古而不崇古,認為“受時代條件限制,古人認識不足之處,不必為其自圓其說,而是應該有所廢棄或有所揚棄?!被诖苏J識,也受中西匯通的影響,他從來不排斥西醫(yī)學,并主張發(fā)揮西醫(yī)優(yōu)勢。希恕先生早年通過閱讀蘇聯(lián)出版的《病理生理學》一書,受巴甫洛夫神經反射學說的影響,對辨證論治的實質有了新的體悟,認為“于患病人體一般的規(guī)律反應的基礎上,而適應整體,講求疾病的通治方法?!敝赋觥斑@一觀點的提出,首先闡明了《傷寒雜病論》六經理論來源于疾病反映出的癥狀,使臨床上容易把握應用,不僅為學習仲景學說開拓了眼界,同時也發(fā)展了經方的治療經驗,為中醫(yī)學術書寫了重重的一筆”。希恕先生用畢生的實踐,于仲景學術,作了全面繼承和對話,多年中,或隱或現(xiàn),在其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其著其述中,體現(xiàn)出是仲景之學的后世相知、相知者的身份。希恕先生博古通今,全然沒有現(xiàn)代中醫(yī)界普遍的浮躁,從不追逐時尚,不斗奇炫博,不華而不實,在海內外學界,當推獨步;希恕先生是真正的經方大師,守先待后,“信道篤而自知”之第一人。

圖書目錄

麻黃湯
桑菊石膏飲
葛根石膏湯
小柴胡加石膏桔梗湯
柴胡桂枝湯化裁
桂枝湯
麻黃附子甘草湯
大青龍湯
小柴胡石膏湯
大柴胡加生石膏湯
大承氣湯
射干麻黃湯
小青龍湯
葛根合小陷胸湯
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石膏湯
大柴胡葛根大青龍湯合方
大柴胡合桃核承氣湯
麻黃附子細辛湯
大柴胡合茵陳蒿湯
柴胡茵陳五苓散
大柴胡合己椒藶黃湯
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
小柴胡當歸芍藥茯苓飲
茯苓飲合五苓當歸芍藥散
小柴胡茵陳五苓散方
葛根加術湯
麻杏薏甘湯
桂枝加苓術附湯
桂枝加黃芪湯
葛根加苓術附湯
桂枝芍藥知母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
桂枝加苓術附大黃湯
半夏厚樸湯
小青龍加石膏湯
小青龍湯加茯苓方
苓甘五味姜辛夏湯
小柴胡加桔芍湯
黃芪芍藥桂枝苦酒湯
甘草瀉心石膏湯
三物黃芩湯
甘草瀉心湯
小建中湯
黃土湯
旋覆代赭湯合茯苓飲加烏貝散
吳茱萸湯合半夏厚樸湯
瓜蔞薤白半夏湯加味
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
大柴胡湯加味
大柴胡湯合桃核承氣湯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
大黃湯加生石膏
當歸芍藥合小半夏湯
苓桂術甘湯
小柴胡合苓桂術甘湯
柴胡桂枝湯合當歸芍藥散
大青龍湯加蒼術方
當歸芍藥散加生石膏吳茱萸方
吳茱萸湯合柴胡桂枝干姜湯
半夏瀉心湯加吳茱萸
小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
酸棗仁湯加生龍牡湯
豬苓湯加棗仁
當歸芍藥散合苓桂術甘湯
芎歸膠艾湯
芎歸膠艾湯合桂枝茯苓丸
黃土湯合理中湯
小柴胡湯合當歸芍藥散
苓桂術甘合當歸芍藥散
抵當湯合大柴胡湯
柴胡桂枝湯合附子理中湯
四逆散合四物湯
下瘀血湯加麝香
柴胡桂枝湯合當歸芍藥石膏散
豬苓湯加大黃薏苡仁
五苓散合豬苓湯
真武湯
大柴胡湯合增液承氣湯
柴胡桂枝湯加黃芪生石膏方
豬苓湯加味
五苓散
小建中湯加茴香桑螵烏藥方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越婢加術湯
葛根加半夏湯
大柴胡湯合桂枝湯
小半夏合苓桂術甘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白通加豬膽汁湯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