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緒論
1.1 財政學是什么
1.2 財政學的視角與分析方法
1.3 財政學的起源與發(fā)展
1.4 學習財政學的目的和方法
2 市場失靈與公共財政
2.1 市場失靈
2.2 公共財政的內涵
2.3 公共財政的基本特征
3 公共財政的職能
3.1 公共財政職能的理論界定
3.2 公共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
3.3 公共財政的分配職能
3.4 公共財政的穩(wěn)定職能
3.5 公共財政的發(fā)展職能
3.6 公共財政職能的決定機制
4 公共支出的理論分析
4.1 公共支出的基本理論
4.2 公共支出的分類
4.3 公共支出規(guī)模
4.4 公共支出效益
5 公共支出的結構分析
5.1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
5.2 國防支出
5.3 教育支出和科學研究支出
5.4 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
5.5 社會保障和就業(yè)支出
5.6 財政補貼
6 公共收入的規(guī)模與結構
6.1 公共收入分類
6.2 公共收入規(guī)模及影響因素
6.3 中國非稅收入構成分析
7 稅收原理
7.1 稅收的概念與特征
7.2 稅收的分類
7.3 稅收原則
7.4 稅收負擔與稅負轉嫁
8 稅收制度
8.1 稅收制度概述
8.2 商品課稅
8.3 所得課稅
8.4 財產、行為與資源課稅
8.5 特定目的課稅
9 公債
9.1 公債概述
9.2 公債制度
9.3 國外公債
10 公共預算
10.1 公共預算的屬性
10.2 公共預算程序
10.3 績效預算與預算績效管理
10.4 公共預算報告
11 公共財政體制
11.1 多級財政存在的必然性
11.2 公共財政職能在不同級次政府之間的劃分
11.3 財政體制的類型與原則
……
12 公共財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