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存留養(yǎng)親與農村家庭養(yǎng)老
清代臺灣封旌女性現(xiàn)象的時代變遷
吳棠與三次清河之危
梁啟超出任湖南時務學堂教習首薦人考
“民國”的誕生:清末民初教科書中的
國家敘述(1900-1915)
羅斯基1910-1936年中國貨幣供給量估計之
“修正”與“再修正”
抵“淫祀之首”與揚“圣人之知”
——章太炎民國初年的信仰建設
近代學術轉型期民族史研究方法的嬗變
——以民國時期匈奴族源之爭為例
“成立在我,承認在人”
——辛亥革命期間中華民國承認問題再研究
辛亥革命中的稅務司與關稅
北洋時期基層訴訟的規(guī)模與效率
北洋時期的直隸旗地莊頭
從“劉逯情殺案”探測民國北平律師的執(zhí)業(yè)實踐
九一八事變后中日兩國的輿論戰(zhàn)
——以中國知識界的英文撰述為中心
蔣介石與1932年的汪(精衛(wèi))、張(學良)交惡
絕處逢生:交通銀行與兩次停兌風潮
黃炎培與上海市民地方維持會
“女黨員”與黨
——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婦運工作人員吁請恢復
婦女部的努力
1949年以前中共維護領水主權的歷史考察
1950年代聯(lián)合國中國代表權問題
國民黨在臺灣農村基層社會的組織發(fā)展與局限
——以農會為例(1954~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