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軍事軍事理論兵法(英漢對照)

兵法(英漢對照)

兵法(英漢對照)

定 價:¥30.00

作 者: 孫子 著
出版社: 中國經濟出版社
叢編項: 職能科學突破第一書系列·領導科學第1書
標 簽: 軍事理論 外語學習 英語讀物 政治/軍事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3621533 出版時間: 2013-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3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職能科學是研究如何做事和如何把事做好的科學;是研究人類各項活動特別是經營活動如何取得成功及如何有效地完成各項活動特別是經營活動的科學。

作者簡介

  孫子,名武,字長卿,中國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廣饒縣)人,約公元前535-公元前480年。大約在公元前517年,18歲的孫武為避難出奔吳國,隱居吳都郊區(qū)(今江蘇無錫、蘇州一帶)研讀兵書,撰寫兵法。公元前512年經好友伍子胥引薦,孫武將寫成的《兵法》獻給吳王,吳王看后贊嘆不已,委任其為將軍。公元前506年,孫武運用其所著的《兵法》,以3萬吳軍破楚軍20萬,一舉攻克楚國的國都一郢(今湖北江陵),成為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戰(zhàn)例。在孫武的輔佐及其《兵法》的指導下,到公元前482年黃池會盟之后,吳國終于取代晉國成為霸主。但此時孫武卻悄然歸隱深山,根據(jù)自己訓練軍隊、指揮作戰(zhàn)的經驗,修訂其兵法,使其更臻完善。正是由于其著有《兵法》一書,孫子被后世尊稱為“兵圣”、“世界兵學鼻祖”。而其所著的《兵法》被后人奉為“兵家經典”、“兵學圣典”和“天下第一兵書”。孫子的《兵法》包括《計》、《作戰(zhàn)》、《謀攻》、《形》、《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共十三篇,系統(tǒng)地對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謀劃(前三篇)、行軍作戰(zhàn)(四、五、六篇)、戰(zhàn)場機變(七、八、九篇)、軍事地理(十、十一篇)、特殊戰(zhàn)法(十二、十三篇)等進行了全方位的闡述。但孫子的《兵法》的影響絕不僅僅限于軍事領域,如其中的名句“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成為永世的治事寶典。而且,孫子的《兵法》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書中探討了與戰(zhàn)爭有關的一系列矛盾的對立和轉化,如敵我、奇正、虛實、主客、眾寡、強弱、攻守、勝敗、利害等。孫子的《兵法》正是在研究這種種矛盾及其轉化條件的基礎上,提出其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的。孫子的《兵法》是人類最早運用理性思維及較科學的語言和較科學的方法論述如何做事和如何把事做好的書。它摒棄了以甲骨卜辭及《周易》為代表的披著“理性”外衣的宗教文化和以“司馬法”即“軍法”為主要載體的軍禮(封建軍事條例與操典)文化,開始用樸素的唯物論及辯證法為指導論述如何做事和如何把事做好,但他在此書中闡述的只是如何做好政治活動中的軍事,而且主要闡述的是領導職能。因此,孫子的《兵法》的問世標志著人類領導科學的產生。

圖書目錄

孫子傳(古今對照)
孫子傳(漢英對照)
《孫子》序(古今對照)
《孫子》序(漢英對照)
第一篇 計(古今對照)
第一篇 計(漢英對照)
第二篇 作戰(zhàn)(古今對照)
第二篇 作戰(zhàn)(漢英對照)
第三篇 謀攻(古今對照)
第三篇 謀攻(漢英對照)
第四篇 形(古今對照)
第四篇 形(漢英對照)
第五篇 勢(古今對照)
第五篇 勢(漢英對照)
第六篇 虛實(古今對照)
第六篇 虛實(漢英對照)
第七篇 軍爭(古今對照)
第七篇 軍爭(漢英對照)
第八篇 九變(古今對照)
第八篇 九變(漢英對照)
第九篇 行軍(古今對照)
第九篇 行軍(漢英對照)
第十篇 地形(古今對照)
第十篇 地形(漢英對照)
第十一篇 九地(古今對照)
第十一篇 九地(漢英對照)
第十二篇 火攻(古今對照)
第十二篇 火攻(漢英對照)
第十三篇 用間(古今對照)
第十三篇 用間(漢英對照)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