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人。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經由教育文化界的多次民意測驗和專家推舉,成為當時中國大陸最年輕的高校校長,并任上海市中文專業(yè)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yè)教授評審組組長。曾獲“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二十多年前毅然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考察并闡釋中華文明諸多被埋沒的重要遺址。這些遺址由此受到保護和弘揚,他也被公認為當代中國重新梳理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所寫作品,開創(chuàng)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風,追慕者眾多。二十世紀末,又冒著生命危險貼地穿越數(shù)萬公里考察人類最重要的文明故地,對當代世界文明作出了一系列全新思考和緊迫提醒。作為國際間唯一親身完成這種穿越的人文教授,及時判斷了新一輪恐怖主義的發(fā)生地,準確預言了歐洲不同國家的經濟危局,在海內外引起極大關注。在這過程中所寫的書籍,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僅在臺灣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獎、桂冠文學家獎、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有影響力書獎等一系列重大獎項。以高層級的思考性作品,持續(xù)二十年創(chuàng)造了驚人的暢銷奇跡。直至二○一○年一月,國內發(fā)行量最大的《揚子晚報》和江蘇教育出版社在全國各省青年學生中票選“誰是您最喜愛的當代作家”,仍名列第一,且遙遙領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才》雜志等機構一再為他頒獎,表彰他“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面合于一體”,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自二○○二年起,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講授“中華宏觀文化史”、“中外文化對比史”等課題,廣受好評。二○○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余秋雨大師工作室”。最近幾年,兼任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奠基教授、香港鳳凰衛(wèi)視首席文化顧問、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