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文化評述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藝術人類學(套裝全2冊)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藝術人類學(套裝全2冊)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藝術人類學(套裝全2冊)

定 價:¥150.00

作 者: 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 編
出版社: 學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化 文化評述

ISBN: 9787507741018 出版時間: 2012-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63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2010年11月5日至7日,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舉辦了第四次學術會議。此次會議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和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聯(lián)合主辦,中國藝術人類學研究中心承辦,在北京西藏大廈舉行。會議主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藝術人類學研究”。共有120余名專家學者參與了此次會議,除中國學者外,還有來自英國杜倫大學人類學系的教授、《藝術人類學》作者羅伯特·萊頓,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音樂人類學家羅伯特·溫特,日本關西學院大學社會學系的教授荻野昌弘,美國肯塔基大學人類學系的教授莫尼卡,美國肯塔基大學音樂學院的教授周雅文,蒙古國烏蘭巴托市《世界聲學研究與阿爾泰朝爾》課題負責人、法國學者單泰陸等,這是一次藝術人類學界的盛會,共收到論文近百篇。日本是世界最早提出保護“無形文化財”的國家,今天聯(lián)合國提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最初便源于此,因此,其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上是走在了世界前列的。會議請到了日本關西大學學院的社會學教授荻野昌弘介紹并分析了日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他曾參與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確立。他文章的題目是《無形與有形:實現(xiàn)之道》,文章通過介紹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指出,日本借助“無形文化財”和“人間國寶”的觀念,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制度。無形文化財?shù)捏w系是由“現(xiàn)實化邏輯”支撐的,現(xiàn)實化指的是激活存在于過去的事物,即在“無形之物”中找尋意義。文章進而闡釋了社會“需求”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重要性。英國杜倫大學的羅伯特·萊頓在他的文章《民族藝術與民間藝術中的非物質和物質遺產》中,分析了少數(shù)民族與民間藝術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遺產的問題。在他看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要延續(xù)下去,其中的理念和價值必須被受眾所接受,或者更有說服力,受眾必須能夠“閱讀”這些象征和符號。

作者簡介

暫缺《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藝術人類學(套裝全2冊)》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六組關鍵詞——試論國際遺產保護的核心觀念與話語體系
從“遺產到資源”的理論闡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前沿研究
民族藝術與民間藝術中的非物質與物質遺產
無形與有形:實現(xiàn)之道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民俗文化的重構
非遺保護的一個認識誤區(qū)
“非遺”保護與現(xiàn)代“規(guī)范”觀之再校正——以陜西傳統(tǒng)建筑彩作為例的調查與思考
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生產力視角與文化主體的歷史使命
第二部分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式和傳承模式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信仰民俗——以成吉思汗祭典的保護與開發(fā)為例
論區(qū)域性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民族文化傳習館模式
大連地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其與文化產業(yè)的關系
文化保護語境中的藝術傳承——以熱貢唐卡傳承為例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的文化變遷——以德江儺堂戲為例
基層政府的行為對農村民間舞蹈傳播的影響研究——以黃練貔貅舞傳播個案為例
無文字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幾個問題——以怒族、土家族建筑習俗為例
培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層社區(qū)需求——市場變遷所引發(fā)的思考
戰(zhàn)爭記憶的遺產化——物的闡釋與口述的表述
從“非遺”保護工作看儀式音樂的“語境”及文化演生層次
珠江流域少數(shù)民族銅鼓藝術及其保護傳承
梭戛生態(tài)博物館的文化遺產動態(tài)系統(tǒng)展示芻議
試論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歌場的文化空間性
當代昆曲民間文化生態(tài)研究——以蘇州虎丘曲會為研究對象
第三部分 藝術人類學理論研究
論藝術人類學研究的學科定位
藝術即行為,藝術即證據(jù)
藝術人類學研究的對象及其田野實踐
藝術人類學研究中的幾個基本問題
試論審美人類學的兩種模式
藝術人類學視野下的認同問題研究
從凝固幻象到流動的想象:鄉(xiāng)民藝術民族志書寫中主體意識的現(xiàn)代轉變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中詩性思維的文明史價值
民藝采風與民藝之變
舞蹈人類學引論
接通的意義——傳統(tǒng)·田野·歷史
兩條路徑兩條腿——論從文化土壤提煉中國特色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 藝術人類學的田野與個案研究
從政治宣傳畫到旅游商品——戶縣農民畫:一種現(xiàn)代藝術“傳統(tǒng)”的創(chuàng)出與再生產
西北地區(qū)回族刺繡藝術
藝術人類學視野下的湘西芭排與西蘭卡普
……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