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冊尋找中國人精神家園的“禮品書”一泓現(xiàn)代人精神世界的“秘密汲水處” 當今社會高速變革,“相”的快速變化,造成了人們內心中“意”的擺動。禪作為“儒、釋、道”一體的中華文明結晶是我們最好的心靈“瑜伽”。在本書中你可以看到“禪境”的直觀展示,“禪術”的詳盡描述,“禪意”的深刻領悟。靜下心來品一杯香茗,在淡雅的茶香中,讓我們隨方云先生一起做一次心靈的“瑜伽”。學者型藝術家方云先生,工書畫,喜詩文,閱經史,修禪學,以士人的情懷,嘗試融合禪宗教義之見,開辟修心養(yǎng)生新路。在本書中借用古之圣賢百副禪聯(lián)、創(chuàng)作百幅禪意畫、闡釋百個佛理禪思,思其思述于聯(lián),悟其悟蘊于畫,或云禪思或道人生感悟;歷時7載而付梓。世態(tài)如彼,心平如此,文與畫,皆是蔚為大觀的清流與禪境,處處“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此境雖不能至,而心向往之。此書實為贈送親朋好友的一份雅致禮物。僅輯錄數(shù)段文中文句,以管中窺豹:——身在世俗,能超越世俗,不慕虛榮,就具備了仙人風骨;身在凡塵,卻悲憫人生,以樂拔苦,就具備了菩薩胸懷。 ——居在鋼筋水泥的森林里,行于廢氣彌漫的車流中,春之百花關在園林,秋之皓月擠在樓角,自由自在的“我”日日被物欲追逐著,無名的煩惱也就自然多了。我們修學悟道就是用一顆智慧的心回到生命的本身、體會生活的美好。 ——于禪者,每一心念,都可在禪意之光下檢視。禪的生活,不是依靠想象力掩蓋不如意,而是用禪意智慧明朗地照亮心念,自我心凈,通達物我兩忘、冷暖皆知的至高境界。 ——其實,風花雪月也是我們自己,我們把自己的感情毫無保留地貫注到大自然中去,于是風花雪月也就成了有生命的東西,甚或,風花雪月就是我們自己的化身。這就是詩中寓禪的魅力,也就是禪味的魅力。 ——年輕人都愛說一句話,叫“人生若只如初見”,表面是愛的美好與悵然,實際充滿禪意,這是一種智慧而超然的人生境界。永遠都是第一次相見的樣子,哪會有什么執(zhí)著呢?執(zhí)著是比較出來的。——禪宗于我,是一種方法論,是一種人文思想和情懷。它帶領我回到大自然中去。如同回到童心一樣。 ——“水中且無月,月是在青天”,其實,月亮本來就好好地在天上掛著,猴子本來就美美地沐浴在月光中,根本不必費盡周折去撈?,F(xiàn)在的人,往往為金錢、地位、名譽、面子等虛妄執(zhí)念而奔波勞頓,其實就如‘如猿捉影’,都是水中的月影,了不可得,到頭來‘萬般將不去,唯有業(yè)隨身’。禪宗就是讓我們做那月下享受的生靈,不做水中撈月的猿猴。 ——花香月影、生機盎然的大自然中無處不有禪意,只待慧眼目擊而道存,心領而神會。自序禪宗有“得意忘言”之說,就是要通過簡單的途徑讓大家理解禪意,領會其內在精髓而忘其外在表現(xiàn),即破“相”。繁文縟節(jié)不是禪宗的旨意,但若沒有津梁,也無以抵達彼岸。有本此義,我于方寸內輯禪聯(lián)、畫禪意,和大家一起修禪悟道。 禪聯(lián)在中國甚為風行,所謂“非時不良,非法不言。精勤思義,溫故知新。坐則禪思,起則諷誦”。文人佛僧以禪思入聯(lián),偈頌出諸多傳世之名聯(lián),既述觀點,更明心境。禪、畫合一也是中國繪畫藝術所孜孜以求的境界。中國傳統(tǒng)水墨藝術與禪宗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傳統(tǒng)水墨通過有限的點化來傳達無窮的氣韻,這正是與禪意的相通之處。從這個角度來說,王維、蘇軾、趙孟,董其昌,八大、石濤、虛谷等均是一脈相承而來。 我在本書中借用古之圣賢百副禪聯(lián),創(chuàng)作百幅禪意畫,闡釋百則佛理禪思,工書畫、覓詩文、閱經史、修禪學,以舊文化人的情懷,嘗試融合禪宗教義之見,開辟修心養(yǎng)生新路,思其思述于聯(lián),悟其悟蘊于畫,或云禪思或道人生感悟;其中繪71幅紙本、金卡中國畫,制30幅瓷板畫;自悟自修,歷時七載而付梓。所選之聯(lián)多為家喻戶曉,但小中見大,蘊理非淺。創(chuàng)作之畫,更是率性沖淡,別開生面。“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此境雖不能至,而心向往之,愿與諸位共勉之。心平則萬事平,先悟而后修之,世態(tài)如彼,心平如此,謹以小品志之。 2012年8月13日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