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人口學主體人類學原理:文體人類學概念提出及知識體系建構

主體人類學原理:文體人類學概念提出及知識體系建構

主體人類學原理:文體人類學概念提出及知識體系建構

定 價:¥80.00

作 者: 陳秉公 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標 簽: 民族學

ISBN: 9787516105696 出版時間: 2012-03-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0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主體人類學原理──“主體人類學”概念提出及知識體系建構》,全書共51.5萬字,陳秉公著,入選2011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2012年3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本書是作者追蹤國內(nèi)外人類學研究前沿20余年的理論結晶。學術創(chuàng)新主要包含:(一)填補兩項人的“知識空缺”:1.具體的“完整人”知識空缺;2.普遍的“類群”知識空缺。(二)提出七項“理論建構”:1.“主體人類學”概念及理論體系建構;2.中國人類學創(chuàng)新學科體系建構——提出包含“主體人類學”、“文化人類學”和“體質(zhì)人類學”三個大分支學科在內(nèi)的人類學創(chuàng)新學科體系;3.人的特殊“生命本體”──“結構選擇論”理論建構;4.“人格結構與選擇”圖型理論;5.“類群結構與選擇”圖型理論;6.人的生存理性──類群價值“高勢位”建構和“完全人格”建構;7.“主體分析”方法。同時,還提出和闡述了若干原創(chuàng)性概念和命題。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在給陳秉公教授的信中說,本項成果“反映了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相關領域的領先水平,體現(xiàn)著較高的學術榮譽,”“體現(xiàn)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界的學術創(chuàng)造力?!北緯鵀槿酥匦抡J識自己提供了理論框架,為教育學、管理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等學提供了正確的“人性前提”,為重構人類學學科體系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對個人和家庭、組織、民族、國家的生存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支撐價值。

作者簡介

  陳秉公,1965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yè)。吉林大學匡亞明特聘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國家核心價值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項目首席專家、“2007(首屆)中國杰出社會科學家”,全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學術委員會顧問,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吉林省高級專家、“吉林大學人類文明與生存發(fā)展講座”首席主講教授。吉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科技大學文法學院等名譽院長。主要研究領域:馬克思主義原理、人類學基本理論、教育學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曾系統(tǒng)提出“國家意識形態(tài)‘高勢位’建構理論”、“主體人類學”基本理論、“完全人格教育理論”和“雙主體學導式”教育教學理論等。出版學術專著和國家級教材21部,在國家重要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152篇,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等國家級和省部級(政府)獎16項。主要代表性論著:《中國人格大趨勢》、《大學生人格學》、《“千年期”人格通論》、《追求卓越》、《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論國家意識形態(tài)“高勢位”建設規(guī)律性》、《再論國家意識形態(tài)“高勢位”建設規(guī)律性》等。

圖書目錄

——“主體人類學”概念提出及知識體系建構
第一編 導  論
第一章“主體人類學”概念與研究對象
第一節(jié) 人類學“學科對象及知識本體”偏移與危害
第二節(jié) 人類學的使命及重構人類學學科體系設想
第三節(jié) “主體人類學”概念與研究對象
第四節(jié) 建立“主體人類學”的價值
第二章 “主體人類學”的理論基礎與知識借鑒
第一節(jié) “主體人類學”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jié) “主體人類學”的知識借鑒
第三章 “主體人類學”的邏輯結構與思維方式
第一節(jié) “主體人類學”的邏輯結構
第二節(jié) “主體人類學”的思維方式
第三節(jié) “主體人類學”的基本方法
第四節(jié) “主體人類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第二編 人的生命本體
第四章 人的生命的規(guī)定性
第一節(jié) 人的“實踐生命”
第二節(jié) 人的“現(xiàn)實生命”
第三節(jié) 人的“主體生命”
第四節(jié) 人的“二重生命”
第五章 人的“結構與選擇”生命本體(一)
第一節(jié) 人的“生命本體理論”若干模式
第二節(jié) “結構與選擇”生命本體概念
第三節(jié) “結構與選擇”生命本體規(guī)定性
第六章 人的“結構與選擇”生命本體(二)
第四節(jié) “結構與選擇”生命本體內(nèi)在關系
第五節(jié) “結構與選擇”生命本體的功能
第六節(jié) 對兩種典型“生命本體論”的評析第三編 人格結構與選擇
第七章 人格結構
第一節(jié) 人格概念
第二節(jié) 人格結構理論的若干模式
第三節(jié) 人格的基本結構
第四節(jié) 人格結構的特性
第五節(jié) 人格結構的功能
第八章 人格需要力
第一節(jié) 人格需要力概念
第二節(jié) 人格需要力結構
第三節(jié) 人格需要力特性
第四節(jié) 人格需要力功能
第九章 人格判斷力
第一節(jié) 人格判斷力概念
第二節(jié) 人格判斷力結構
第三節(jié) 人格判斷力特性
第四節(jié) 人格判斷力功能
第十章 人格行為選擇
第一節(jié) 人格環(huán)境
第二節(jié) 人格行為選擇
第十一章 人格結構形成歷程與成因
第一節(jié) 人類人格結構形成歷程
第二節(jié) 個體人格結構成長過程
第三節(jié) 人格的年齡階段性特征
第四節(jié) 人格結構形成的原因第四編 類群結構與選擇
第十二章 類群概念
第一節(jié) 提出類群概念的依據(jù)
第二節(jié) 類群概念及內(nèi)涵
第三節(jié) 類群的分類
第十三章 類群結構
第一節(jié) 類群結構理論的若干模式
第二節(jié) 類群的基本結構
第三節(jié) 類群結構的特性
第四節(jié) 類群結構的功能
第十四章 類群主體力
第一節(jié) 類群主體結構與功能
第二節(jié) 主體領導力
第三節(jié) 主體普遍素質(zhì)力
第四節(jié) 主體分層及認同情勢力
第十五章 類群文化力
第一節(jié) 類群文化結構與功能
第二節(jié) 科技生產(chǎn)力
第三節(jié) 制度規(guī)則力
第四節(jié) 思想觀念力
第十六章 類群行為選擇
第一節(jié) 類群環(huán)境
第二節(jié) 類群行為選擇第五編 生存的邏輯
第十七章 類群價值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類群價值系統(tǒng)概念
第二節(jié) 類群價值系統(tǒng)的結構
第三節(jié) 類群價值系統(tǒng)的特性
第四節(jié) 類群價值系統(tǒng)的功能
第十八章 類群價值系統(tǒng)“高勢位”建設
第一節(jié) 類群價值系統(tǒng)“高勢位”概念
第二節(jié) 類群價值系統(tǒng)“高勢位”建設的依據(jù)
第三節(jié) 類群價值系統(tǒng)“高勢位”建設的目標
第四節(jié) 類群價值系統(tǒng)引領多元價值觀的方式
第十九章 “完全人格”建構
第一節(jié) 研究人格理論與模式的價值
第二節(jié) 先秦時期的人格多樣化局面
第三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儒家理想人格模式
第四節(jié) 建國后中國人格模式的演變
第五節(jié) 新世紀的中國理想人格模式
第六節(jié) “主體人類學”對教育理念的反思主要創(chuàng)新概念及命題解釋
主要參考文獻2010年7月9日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