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一 族源·遷徙
從遠古的神話中走來
楓木崇拜 “躲鬼”祭祖 戲牯牛 蚩尤拳 騅兜·崇山
二 名勝古跡
人丈山水競風流
南山 黃桑
飛山 呂洞山 二酉山
白云湖 長壽谷
鳳凰古城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北門/虹橋
乾州古城 浦市古鎮(zhèn) 邊城茶洞 龍興講寺
黃絲橋古城堡 南方長城 漫水盤瓠廟 滕代遠故居·紀念館
山江苗族博物館 苗族文化生態(tài)村
德夯村/中黃村/勾良村/冬就村/夯吾村/芭蕉坪村/
大園村/地筍村/巖灣村/桃林村/漫水村
三 生產
樂在深山勤耕私
刀耕火種 精耕細作 除夕聽鳥音 送春 占候
選種播種 封雀口
開秧門 聯(lián)戶作業(yè) 打青醮
冬藏 取巖灰
敬土地 敬五谷鬼 求雨
植樹造林
樹神崇拜 防旱抗旱 畜牧飼養(yǎng)
溪河捕魚 人工養(yǎng)魚 狩獵 航運
四 建筑
白云生處是苗鄉(xiāng)
建房儀式 黑瓦房 吊腳樓 保家樓 風雨橋 涼亭
跳巖
五 飲食
取山之產吃山之珍
主食 副食 菜肴
肉類/豆品/酸辣/野生食品/生食 飲料
六 服飾
苗文化的綜合載體
服裝古代湖南苗族服裝/近現代湖南苗族服裝
銀飾頭飾/頸飾/身前身后銀飾/鐲環(huán)
七 工藝美術
雕龍畫風說根苗
紡織 印染染布/扎染/蠟染/藍印花布 打花帶
刺繡 挑花 鑿花 苗畫
麻陽民間繪畫 儺面具
八 信仰崇拜
信鬼好祠
神器 祭典椎牛/吃豬/接龍/還儺愿/盤瓠祭
神判 巫術
九 節(jié)日
盛裝歌舞度佳節(jié)
趕年場 青草節(jié) 三月三歌會 清明歌會 四月八歌會
盤瓠龍舟節(jié) 六月六 吃新節(jié) 趕秋節(jié)
走穿洞 十二年大節(jié)
跳香節(jié) 過苗年
十 婚戀
婚姻的浪漫歷程
擇婚跳月/邊邊場/討糖/討蔥/草標/幽會/坐茶棚
訂婚請紅媒/討口風/鎖門·留話/放話/過禮/摸黑臉
嫁娶修眉/攔門/辭行/啟轎/燒親·洗四眼/婚酒/火塘歌/擺席
十一 喪葬
“鬧喪”
治喪浴身/入殮/開吊/說火把/打繞棺/唱孝歌
出喪出柩/下葬 招魂祭墓招魂安亡/復山 特殊葬俗
十二 禮儀·禁忌
禮儀禁忌兩相合
禮儀祭祀禮儀/人生禮儀/飲食禮儀/其他禮儀
禁忌生產禁忌/飲食禁忌/行為禁忌/婚姻禁忌/環(huán)保禁忌/其他禁忌
十三 文學藝術
迷人的爛漫山花
民間文學神話、傳說、故事/民間歌謠
民間藝術聲樂/器樂/舞蹈/戲劇
十四 苗語苗文
古漢語的話化石
苗語 苗文
十五體育娛樂
一場全民的枉歡
苗拳徒手苗拳/器械苗拳
體育娛樂舞獅子/卡莎、卡羅/打禾雞/烏蟲棋技
十六傳統(tǒng)醫(yī)藥
“瑪汝江嘎”
醫(yī)療方法理療法/針灸法/其他療法
防疫衛(wèi)生環(huán)境衛(wèi)生/個人衛(wèi)生/飲水衛(wèi)生/飲食衛(wèi)生
生育保健浴澡剪臍/產后醫(yī)護/嬰兒哺食/種痘免疫
十七民族脊梁
抗金名將楊再興 涼國公藍玉 教育家吳鶴 清官袁鳳鳴
興學教化清官向淇 怪臣滿朝薦
乾嘉苗民起義領袖吳八月、石三保、吳天半
粉碎英俄侵略陰謀的提督蔡光武 抗法總督楊岳斌 苗族歌師石板塘
內閣總理熊希齡 南社詩人田名瑜
苗學專家石啟貴
文學大師沈從文 解放軍中將朱早觀 開國元勛滕代遠
從貧苦苗民到省人大副主任的石邦智 武警部隊原政委李振軍
鑿花藝術家黃靠天 著名歌唱家何紀光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