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人類必須面對的重大自然災害,1900年以來,我國共發(fā)生6級以上地震約800多次,每年約8次。我國因地震造成死亡的人數,占國內所有自然災害包括洪水、山林火災等總人數的54%。地震逃生是減少人員傷亡的重要措施,在相同環(huán)境下人員逃生的方式決定了最終傷亡情況,不同的逃生方法死亡率差異可高達30%。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我國關于地震逃生的建議層出不窮,其中部分觀點是錯誤的,有可能給地震中的民眾帶來生命之災。地震逃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地震逃生指逃生個體為應對地震。采取自救的各種措施和行為,包括逃離、掩埋自救等·狹義的地震逃生指地震發(fā)生后,人員逃離到目標安全區(qū)的過程?!犊茖W地震逃生》由姚攀峰所著,本書主要探討狹義的地震逃生。迄今為止,國內尚未對地震逃生進行系統(tǒng)研究。本書在地震逃生實例、模擬實驗和理論研究基礎上,系統(tǒng)闡述了地震逃生原理,首次深入探討了針對地震的綜合逃生法及其四要素.針對不同情境給出了具體的地震逃生建議,并糾正了部分常見錯誤?!犊茖W地震逃生》可作為主管部門制定地震逃生政策的技術資料,可作為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培訓機構講述地震逃生知識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