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時代早已不再是一個靠一篇文章來決定命運的時代??晌覀円廊磺宄?,每一個崇尚文明的民族,都會將文學的創(chuàng)作視為純粹高尚的事業(yè)。遙想90多年前,胡適先生的《文學改良芻議》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一聲驚雷。過往,我們總會把目光聚焦在“改良”之上,卻忘記了“改良”的主體是“文學”。緣何單是文學?只因文學涉及的是活生生的人,承載的是沉甸甸的民族文化。如今,即便是到了“技術改變世界”的新時代,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對好的文學堅守是件多么必要的事情。中學的教育,不能用封建時期的標準將每一個學生都培養(yǎng)成“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學子,但要讓經典的閱讀進入每一個學生的生活之中,成為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養(yǎng)分;中學的教育未必能將每一個學生都培養(yǎng)成文學家,卻能讓每一個學生學會體悟生活,將平日的情感思想流暢地表達出來。因為我們的國度不只需要文學家,更需要全體國民能用閱讀來滋養(yǎng)自己,用創(chuàng)作來愉悅自己,用思考來提升自己。只有全體國民的閱讀、寫作和思考形成一種強有力的文化之時,我們的文學才能出名著,我們的時代才能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