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自序
第1部 家世與求學
我的家世
童年歲月
童婚印象
新婚體驗
中學生活
一個悲劇(上)
一個悲劇(下)
偷盜和贖罪
父親離世
開始感知宗教
準備赴英留學
種姓身份被除
抵達倫敦
成為素食主義者
學做英國紳士
節(jié)儉的生活
飲食的新實驗
我的羞澀性格
吐露結婚的事實
接觸各種宗教
神靈給弱者以力量
納拉揚·亨昌德羅
參觀大博覽會
取得律師資格
我的不安與無助
第2部 由孟買到南非
賴昌德巴伊
開始新的生活
第一宗案子
頭一次打擊
準備赴南非
抵達納塔耳
頭巾的問題
赴比勒托里亞途中
遭遇不公正對待
抵達比勒托里亞
與基督教徒往來
設法與印度人聯(lián)系
印度僑民的悲慘
準備打官司
對基督教的見解
決定留在南非
定居納塔耳
納塔耳印度人大會
反對種族歧視
巴拉宋達朗
三英鎊人頭稅
比較研究各種宗教
輕信同伴的后果
回到印度
在印度的見聞
我的兩種秉性
參與孟買的集會
浦那和馬德拉斯
爭取輿論的支持
第3部 體驗真理的故事
帶著妻兒遠航
另一種風暴
經受考驗
風暴過后的平靜
對兒女的教育
在醫(yī)院做義工
禁欲(上)
禁欲(下)
崇尚簡樸生活
波耳戰(zhàn)爭
衛(wèi)生改革和饑荒救濟
貴重的禮物
重返印度
當文書和聽差
參加國民大會
寇松勛爵的朝覲
與戈克利相處一月(上)
與戈克利相處一月(中)
與戈克利相處一月(下)
在貝納勒斯
定居孟買
信仰經受考驗
再次前往南非
第4部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喪失了愛的勞動?”
來自亞洲的專制者
忍受侮辱
自我犧牲的精神
自省的結果
為素食而作的犧牲
土療和水療實驗
一個警告
與當權者斗爭
回憶和懺悔
同歐洲朋友的親密往來(上)
同歐洲朋友的親密往來(下)
《印度輿論》
苦力集中地還是“隔度”?
黑死病(上)
黑死病(下)
火燒印度居民區(qū)
一本書的魔力
鳳凰村
創(chuàng)刊第一夜
波拉克毅然前來
被神靈保佑的人
家庭生活一瞥
祖魯人的“暴動”
心靈的追尋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誕生
更多的在營養(yǎng)學上的實驗
嘉斯杜白的勇氣
家里的非暴力不合作
致力于自我克制
絕食
當校長
文字訓練
精神訓練
好與壞的差別
把絕食當做苦修
應戈克利之召去倫敦
戰(zhàn)時志愿者
_個艱難的選擇
小型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戈克利的仁愛
胸膜炎的治療
重返故國
當律師的一些回憶
法庭上的誠實
當事人變成同事
解救一個當事人
第5部 謀求印度自治
初次體驗
與戈克利重逢
這是威脅嗎?
圣提尼克坦
三等車乘客的悲哀
印度公仆社
坎巴廟會
拉克斯曼·朱拉
創(chuàng)立學院
遭遇風波
廢除契約制度
反對“三卡塔”制
文雅的比哈爾人
面對著“非暴力”
撤銷訴訟
調查三巴朗
同伴們
深入農村
得到副省長的支持
與勞動者接觸
學院概況
再次絕食
凱達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偷洋蔥的賊
凱達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結束
走向團結
征兵運動
平生第一場大病
勞萊特法案和我的窘境
奇觀
難忘的一周!(上)
難忘的一周!(下)
鑄成大錯
《新生活》和《青年印度》
在旁遮普的經歷
護牛與抵制英貨
阿姆里察國大黨大會
國大黨的入黨禮
土布運動的誕生
發(fā)展手工紡織
與紡織廠主的對話
大勢所趨
在拿格浦
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