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材成人教育教材醫(yī)學微生物學(第3版)

醫(yī)學微生物學(第3版)

醫(yī)學微生物學(第3版)

定 價:¥29.00

作 者: 趙富璽 等著
出版社: 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9129579 出版時間: 2009-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3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2009年3月,全國成人醫(yī)學高等教育??平滩牡?版修訂會議在北京召開。根據(jù)會議精神,組織全國高等醫(yī)學院校的專家學者對《醫(yī)學微生物學》(第2版)進行修訂,并要求在堅持“三基”“五性”“三特定”原則的基礎上,著重突出??铺攸c和成人教育特色,以體現(xiàn)新世紀成人醫(yī)學高等教學改革的成果,進一步適應我國成人醫(yī)學高等教育快速發(fā)展的需要。

作者簡介

暫缺《醫(yī)學微生物學(第3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jié) 基本概念
一、微生物種類及其與機體的關系
二、病原微生物性疾病的現(xiàn)狀
第二節(jié) 醫(yī)學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與展望
一、發(fā)展簡史
二、展望
第一篇 細菌學
第1章 細菌的形態(tài)與結構
第一節(jié) 細菌的大小和形態(tài)
一、細菌的大小
二、細菌的形態(tài)
第二節(jié) 細菌的結構
一、基本結構
二、特殊結構
第三節(jié) 細菌形態(tài)與結構的檢查方法
一、顯微鏡放大法
二、染色法
第2章 細菌的生理
第一節(jié) 細菌的物理性狀、營養(yǎng)與生長繁殖
一、物理性狀
二、營養(yǎng)與生長繁殖
第二節(jié) 細菌代謝及其代謝產(chǎn)物
一、生物氧化特點
二、細菌代謝產(chǎn)物
第三節(jié) 細菌的人工培養(yǎng)
一、培養(yǎng)基
二、培養(yǎng)基中的生長特點
三、人工培養(yǎng)細菌的用途
四、菌種保存方法
第四節(jié) 細菌的分類及命名原則
一、分類
二、命名原則
第3章 細菌的分布與消毒滅菌及生物安全
第一節(jié) 細菌的分布
一、細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二、細菌在正常人體的分布
第二節(jié) 消毒與滅菌
一、物理消毒滅菌法
二、化學消毒法
第三節(jié) 生物安全
一、生物安全、實驗室生物安全的概念
二、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等級
三、實驗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監(jiān)督和法律責任
第4章 細菌的遺傳物質(zhì)與變異
第一節(jié) 細菌的變異現(xiàn)象
一、形態(tài)與結構的變異
二、茵落變異
三、毒力變異
四、耐藥性變異
第二節(jié) 細菌變異的物質(zhì)基礎
一、染色體
二、質(zhì)粒
三、轉位因子
四、噬菌體
第三節(jié) 細菌變異的機制
一、基因突變
二、基因的轉移與重組
第四節(jié) 細菌變異的實際意義
一、在疾病診斷與防治中的應用
二、在檢測致癌物質(zhì)方面的應用
三、在流行病學中的應用
四、在基因工程中的應用
第5章 細菌耐藥性
第一節(jié) 抗菌藥物的種類及殺菌機制
一、抗菌藥物的種類
二、抗菌藥物的殺菌機制
第二節(jié) 細菌的耐藥機制
一、遺傳機制
二、生化機制
第三節(jié) 細菌耐藥性的控制策略
第6章 細菌的感染與免疫
第一節(jié) 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
一、正常茵群
二、條件致病茵
第二節(jié) 細菌的致病性
一、細菌的毒力
二、細菌的侵入數(shù)量與侵入部位
第三節(jié) 機體的抗菌免疫
一、非特異性免疫
二、特異性免疫
第四節(jié) 感染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一、感染的來源
二、傳播方式與途徑
三、感染的類型
第五節(jié) 醫(yī)院感染
一、概述
二、醫(yī)院感染常見的微生物
三、醫(yī)院感染的監(jiān)測與控制
第7章 細菌感染的檢查方法與防治原則
第一節(jié) 細菌感染的診斷
一、細菌學診斷
二、血清學診斷
第二節(jié) 特異性預防和治療
一、人工主動免疫
二、人工被動免疫
第8章 球菌
第一節(jié) 葡萄球菌屬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防治原則
第二節(jié) 鏈球菌屬
一、生物學特性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防治原則
第三節(jié) 肺炎鏈球菌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防治原則
第四節(jié) 奈瑟菌屬
一、腦膜炎奈瑟茵
二、淋病奈瑟菌
第9章 腸道桿菌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埃希菌屬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防治原則
第三節(jié) 志賀菌屬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防治原則
第四節(jié) 沙門菌屬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防治原則
第五節(jié) 其他腸道桿菌
一、克雷伯菌屬
二、變形桿菌屬
第10章 螺形菌
第一節(jié) 霍亂弧菌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三、實驗室檢查
四、防治原則
第二節(jié) 副溶血性弧菌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與防治
第三節(jié) 彎曲菌屬和螺桿菌屬
一、彎曲菌屬
二、螺桿菌屬
第11章 厭氧性細菌
第一節(jié) 厭氧芽胞梭菌屬
一、破傷風梭菌
二、產(chǎn)氣莢膜梭茵
三、肉毒梭茵
第二節(jié) 無芽胞厭氧菌
一、主要種類及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防治原則
第12章 分枝桿菌屬與放線菌
第一節(jié) 結核分枝桿菌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
三、免疫性
四、微生物學檢查
五、防治原則
第二節(jié) 麻風分枝桿菌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防治原則
第三節(jié) 放線菌屬和諾卡菌屬
一、放線菌屬
二、諾卡茵屬
第13章 動物源性細菌
第一節(jié) 布魯菌屬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防治原則
第二節(jié) 鼠疫耶爾森菌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防治原則_
第三節(jié) 炭疽芽胞桿菌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防治原則
第14章 其他致病細菌
第一節(jié) 白喉棒狀桿菌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防治原則
第二節(jié) 嗜血桿菌屬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防治原則
第三節(jié) 軍團菌屬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診斷與防治
第四節(jié) 鮑特菌屬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防治原則
第五節(jié) 假單胞菌屬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防治原則
第15章 支原體、立克次體和衣原體
第一節(jié) 支原體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三、主要致病性支原體
四、微生物學檢查
五、防治原則
第二節(jié) 立克次體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三、主要致病性立克次體
四、微生物學檢查
五、防治原則
第三節(jié) 衣原體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三。主要致病性衣原體
四、微生物學檢查
五、防治原則
第16章 螺旋體
第一節(jié) 鉤端螺旋體屬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防治原則
第二節(jié) 密螺旋體屬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防治原則
第三節(jié) 疏螺旋體屬
一、生物學性狀
二、致病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防治原則
第二篇真菌學
第17章 真菌
第一節(jié) 生物學性狀
一、形態(tài)與結構
二、培養(yǎng)
三、抵抗力
第二節(jié) 致病性與免疫性
一、致病性
二、免疫性
第三節(jié) 微生物學檢查及防治原則
一、標本采集
二、形態(tài)學檢查
三、血清學檢查
四、核酸檢測
五、防治原則
第四節(jié) 主要病原性真菌
一、淺部感染真菌
二、深部感染真菌
……
第三篇 病毒學
第18章 病毒學概述
第19章 呼吸道病毒
第20章 腸道感染病毒
第21章 肝炎病毒
第22章 蟲媒病毒和出血熱病毒
第23章 皰疹病毒
第24章 反轉錄病毒
第25章 其他病毒
第26章 朊粒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