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I like to travel lightly
自序 是房子?還是建筑物?
Part Ⅰ 關鍵詞=平價、當地、節(jié)能、減廢、健康、夢想
23個綠色造屋故事
01 花蓮壽豐
米拉夢堤
自己的家“自己畫”,翻遍國外鄉(xiāng)村風網站,擷取喜歡的畫面,再利用鉛筆手繪,與營造商成功合作蓋出非常Miramonti的房子。
02 花蓮大舍
面包樹舍大地色系的土黃色房子,身旁伴隨著農田、花園、生態(tài)溪、生態(tài)池,以不使用農藥及化肥的耕種方式,自給自足種出有機蔬果。
03 花蓮壽豐
靠海邊
運用廢棄材料美化墻面,用預算低的明管更換電路線,精打細算加上美學天分,輕度而關鍵地以11萬幫40歲古厝變身。
04 花蓮市
等待27年的陽光
利用房子基地兩面都可采光的特性,在房子側墻開落地窗。并將房子正面重整、頂樓裝上白色水泥板,使整棟建筑外觀更具整體性。
05 臺東關山
筆墨不見痕跡的家
運用機能營造空間美學、用模組去規(guī)劃空間格局,他在綠意包裹的房子里,簡單扎實地生活著。
06 臺樂都蘭
吹涼風2萬元綠住宅
材料隨手可得、工法容易、省錢環(huán)保,不用安裝冷氣、空氣清靜機、除濕機。這是理想的低耗能舒適住宅,也是綠建筑的真諦。
07 臺東龍過脈
享樂四古厝
將80歲客家古厝的殼和骨架保留下來,換上新色彩與內部設,過程80%自己來,預算每間控制在50萬元以下就搞定了!
08 臺東長濱
鐵皮屋也一樣亮眼!
保留主結構及外墻、拆除室內局部隔墻、室外梯移到室內,后棟屋頂與前棟屋頂拉齊,將壓迫感老屋改造成挑高的溫馨小屋。
09 臺東
山風、海風自然空調的家
通過家門口的生態(tài)池,調節(jié)室內外的微氣候,達到降溫效果,再搭配山風與海風,不需要冷氣與電扇,就能享有舒適的涼爽!
10 屏東佳冬
懷念阿嬤的厝
它實踐了對阿嬤的承諾與懷念,它落實了生態(tài)、節(jié)能、減廢、健康,老樹得以保留,廢柴得以再利用,家族得以再團聚。
11 高雄旗山
日式養(yǎng)生住宅
通過改造,解決房子采光不足、挑高過于壓迫、樓梯過于沉重的問題。新增了私人泡湯及按摩池,以及女主人最喜愛的和風住宅。
12 高雄市
綠意的家
買了地,先種樹、先綠化,再決定房子位置、再來蓋房子。即使位于市區(qū),徐家人還是享受著被綠意盎然所包圍的幸福!
13 嘉義市
三面貼屋狹小住宅正解是?!
利用基地的缺點轉化為優(yōu)勢,空間視野借由內中庭及立體開窗向內游動,自成一景。
14 南投埔里
種瓜路上
打了152米深才得到水源,運用挖掘機整地開挖地基除草,利用生態(tài)配置諸多植物樹種,蘿卜坑終于從裸地到現在的綠意盎然。
15 南投埔里
有教養(yǎng)的房子
震后重建房屋更要求穩(wěn)固條件。有穩(wěn)固的筏式基礎、寬度選8米的鋼筋為梁柱結構體、不影響結構的明管及正確的鋼筋搭接工法。
16 南投竹山
三代同堂木構大宅
結合中式傳統制造工法及現代建筑形式,開窗、跨距、挑高限制少,木材絕佳的隔熱效果成功為屋主打造不需空調的家。
17 臺中霧嶂
不需空調的家
通過屋主自行研發(fā)出來的45度角透氣孔,以低成本、低耗能的概念,在200萬元再打造“平價綠建筑”。
18 臺中霧蜂
25年后終于蘇醒的房子
只留老房子骨架,重新填肉換皮,以漂流森、鋼筋、鍛鐵、搭配創(chuàng)意工法,讓老房子如舊似新、低調而充滿生命力。
19 苗栗造橋
深山中的童話屋
沿著陡峭山坡而蓋的小木屋,以最小程度的整地,保有了山林與水土保持,成為相思樹林所環(huán)抱著的山中童話屋。
20 苗栗卓蘭
半醫(yī)半農有機的家
林醫(yī)師決定從踏進這塊地開始,就把農藥當成拒絕往來戶,讓土地代謝、休息,讓雨水、溪水、植物,慢慢地將土壤中的毒素分解掉。
21 新竹市
三角玻璃溫室的家
真正厲害的老屋改造,不僅只是換皮、外墻翻新,而是通過新增或刪減局部建筑物結構,成功改變老屋體質。
22 臺北金山
讓破房子優(yōu)雅老去
改裝老屋,15萬元含材料費用兩天工資,其余都靠自己,光是木作、家具DIY就省下很多錢。
23 北臺灣
從地上長出來的房子
拿土地原有的土壤礫石,以客土袋工法所蓋成,搭配多處的透氣孔與原木調節(jié)室內濕氣,百萬元以下就蓋成的環(huán)保土屋。
Part Ⅱ 關鍵詞=做自己的建筑師
蓋屋不敗秘籍
01 建材廠現場直擊
預攔混凝土廠/鐵材行/鋁門窗工廠/木材廠
02 自行發(fā)包叫料四大重點
自己叫料、自己發(fā)包、自己監(jiān)工,更省錢
03 買地,蓋屋,改屋活用法規(guī)四大要項
避免糾紛及活用法規(guī)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