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文佛教文獻研究》運用文獻學理論和版本學研究方法,以整個蒙古文佛教文獻為研究對象,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進行了比較系統和全面的研究。從歷史學和宗教史學的角度闡述了佛教傳入蒙古地區(qū)的歷史;從文獻學角度論述了國內外蒙古文佛教文獻的收藏和研究概況;對蒙古文佛教文獻的發(fā)展進行了萌芽、成熟和鼎盛三個階段的劃分;從版本學角度分類闡釋了蒙古文佛教文獻的載體、寫本和刻本;從文獻學和版本學角度具體地闡釋了蒙古文《大藏經》的翻譯、雕版刊行、版本特點以及內容等;論述了蒙古文佛教文獻對蒙古佛教史學、文學的影響,以及蒙古佛教史籍的版本、流傳、內容特點等。最后,分類介紹了對蒙古文佛教文獻的產生和發(fā)展有過影響和貢獻的26名僧俗活動家、翻譯家和學者的生平和業(yè)績。全書將蒙古文佛教文獻與蒙古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關系以及所起的作用作了比較深入的闡釋,把蒙古文佛教文獻的研究融入到中國特色宗教文獻的理論體系中。同時,對一些重大學術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