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建時代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學校稱為蒙學?!洞蟠鞫Y記·保傅篇》說:“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jié)焉;束發(fā)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jié)焉?!笨梢姡艹瘯r就有了對成人進行教育的“大學”和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小學”,但那時只有貴族能夠接受教育.這種“小學”也是最早的蒙學。春秋時期,私塾出現了,平民百姓的孩子也有了受教育的機會。以后各朝各代,私塾綿延不斷.蒙學普遍設立。蒙學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孩子識字、教孩子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常識,為他們進一步求學、應考打好基礎。蒙學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誦讀和習字。通過反復誦讀,鞏固生字,學會斷句,培養(yǎng)語感,強化記憶。通過反復寫字,既掌握了生字,又訓練了書法?!兑捉洝っ韶浴氛f:“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币馑际?,用正確的教育啟蒙兒童是圣人的功業(yè),由此可見先賢對蒙學的高度重視。自古以來,各代學者為蒙學編寫了大量教材。其中最有影響的是“三百千千”:“三”指《三字經》,“百”指“百家姓”,兩個“千”分別指《千字文》和《千家詩》。其他像《弟子規(guī)》、《朱子家訓》、《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等也有很大影響。這些蒙學教材流傳了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文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語言簡潔明快、瑯瑯上口,早已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文化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