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中國人到底創(chuàng)作了多少詩歌?這似乎是一個永遠無法解答的問題。據(jù)我所知,僅《全唐詩》就收有詩歌48900余首。與崇尚理性的西方民族相比,中國人更為重視心靈。一部中國詩歌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心靈史。因此,要了解中國、了解中華文化,首先就必須了解中華詩詞。千百年來,為了讓讀者以最簡便的方式,閱讀到精品詩作,很多文人都耗費了大量心血去編纂詩歌選集。從孔子、子夏編選《詩三百》到蘅塘退士編選《唐詩三百首》,可以說,編詩、選詩幾乎是一項比學詩、作詩更為艱難也更為重要的工作!這項工作不僅關系到作品的篩選,而且還關系到文化的傳承。所以,我在出版自己的詩集《古韻新風》時,也會慎重邀請好幾位詩人、學者,參與編選工作。20世紀末,鄭竹青、周雙利這兩位熱愛詩詞的文化工作者,約集了一批專家、教授,耗時七八年,從汗牛充棟的詩歌文獻中,編選出了一部上自先秦,下迄近代的詩歌選集:《中華詩詞經典》。這部選集搜羅了1000多位詩人的4500多首詩作,可謂是一部精華薈萃的鴻篇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