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雅各·盧梭是18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也是最有爭議的人物之一。其作品充分展現(xiàn)了盧梭本人個性上的矛盾——追求自然真理卻自我欺騙,民主和獨裁的雙重傾向,彼此矛盾的統(tǒng)治和服從的欲望,熱愛社會也同時嗜好孤獨。在這一作品中,臨床心理學家布蘭查德分析了盧梭的復雜個性和他的政治著作之間的相互作用。布蘭查德博士提供了關于盧梭一生的詳細事跡,參照盧梭的自傳《懺悔錄》,用現(xiàn)代心理學進行分析。他堅信幾乎所有盧梭的作品都具有豐富的政治意蘊,他用自己的解釋方法分析研究了《給阿爾伯特論戲劇的信》、《愛彌兒》、《社會契約論》和盧梭的信件等一系列作品。盧梭著作的最大矛盾和悖論在于,它成為民主派和獨裁勢力雙方共同的意識形態(tài)依據(jù)。盧梭的名字激勵了法國大革命早期的民主派人士和后期的恐怖主義政策的執(zhí)行者。布蘭查德博士探索了盧梭反叛和專制的內在一致性,討論了盧梭“為真理而受難的渴望”,并且敏銳地分析了這種渴望的危險性,這已經在現(xiàn)代社會中被證實。布蘭查德的盧梭研究令人驚嘆地使用了豐富的第一手檔案和資料,因此有機會修正之前人們關于盧梭和同時代人關系的種種誤解,特別是他與休謨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