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認證與等級考試Cisco認證思科網(wǎng)絡實驗室CCNP實驗指南(交換技術)

思科網(wǎng)絡實驗室CCNP實驗指南(交換技術)

思科網(wǎng)絡實驗室CCNP實驗指南(交換技術)

定 價:¥68.00

作 者: 王隆杰,梁廣民 編著
出版社: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CISCO認證(思科認證)

ISBN: 9787121169045 出版時間: 2012-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73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思科網(wǎng)絡實驗室CCNP(交換技術)實驗指南》旨在幫助正在學習CCNP的讀者提高CCNP交換方面的動手技能。全書分為8章,主要內(nèi)容包括:實驗臺拓撲,VLAN、Trunk、VTP與鏈路聚集,STP,VLAN間路由,高可用性,交換機的安全,QoS,組播。本書的重點是實驗,希望通過實驗能有效地幫助讀者掌握技術原理及其使用場合。本書采用Catalyst3560作為硬件平臺(IOS版本為12.2)?!端伎凭W(wǎng)絡實驗室CCNP(交換技術)實驗指南》適合想要通過CCNP認證考試的網(wǎng)絡技術人員,以及那些希望獲得實際經(jīng)驗以輕松應付日常工作的專業(yè)人員閱讀,既可以作為思科網(wǎng)絡技術學院的實驗教材,也可以作為電子和計算機等專業(yè)網(wǎng)絡集成類課程的教材或者實驗指導書,還可以作為培訓教材;同時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很有實用價值的技術參考書。

作者簡介

暫缺《思科網(wǎng)絡實驗室CCNP實驗指南(交換技術)》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交換機基本配置
1.1 實驗臺配置
1.1.1 本書實驗臺拓撲
1.1.2 訪問服務器
1.2 實驗1:配置訪問服務器
1.3 實驗2:交換機的密碼恢復
1.4 實驗3:交換機的IOS恢復
1.5 本章小結
第2章 VLAN、Trunk、VTP與鏈路聚集
2.1 VLAN、Trunk、VTP與鏈路聚集概述
2.1.1 交換機工作原理
2.1.2 VLAN簡介
2.1.3 Trunk簡介
2.1.4 DTP簡介
2.1.5 EtherChannel簡介
2.1.6 VTP
2.1.7 私有VLAN
2.2 實驗1:交換機基本配置
2.3 實驗2:劃分VLAN
2.4 實驗3:Trunk配置
2.5 實驗4:DTP的配置
2.6 實驗5:EtherChannel配置
2.7 實驗6:VTP配置
2.8 實驗7:VTP覆蓋
2.9 實驗8:私有VLAN
2.10 本章小結
第3章 STP
3.1 STP協(xié)議概述
3.1.1 STP(IEEE 802.1d)簡介
3.1.2 STP的加強
3.1.3 PVST+簡介
3.1.4 RSTP(IEEE 802.1w)簡介
3.1.5 MSTP(IEEE 802.1s)簡介
3.1.6 不同STP協(xié)議的兼容性
3.1.7 STP防護
3.1.8 FlexLink
3.2 實驗1:STP和PVST配置
3.3 實驗2:Portfast、Uplinkfast和Backbonefast
3.4 實驗3:RSTP
3.5 實驗4:MSTP
3.6 實驗5:STP樹保護
3.7 實驗6:環(huán)路防護
3.8 實驗7:FlexLink
3.9 本章小結
第4章 VLAN間路由
4.1 VLAN間路由概述
4.1.1 使用路由器實現(xiàn)VLAN間的通信
4.1.2 單臂路由
4.1.3 三層交換
4.1.4 路由器的三種交換算法
4.2 實驗1:單臂路由實現(xiàn)VLAN間路由
4.3 實驗2:三層交換實現(xiàn)VLAN間路由
4.4 實驗3:三層交換上配置路由協(xié)議
4.5 實驗4:路由器上的3種交換方法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高可用性
5.1 高可用性技術簡介
5.1.1 HSRP
5.1.2 VRRP
5.1.3 GLBP
5.1.4 SLB
5.1.5 Syslog
5.1.6 SNMP
5.1.7 交換機堆疊
5.2 實驗1:HSRP
5.3 實驗2:VRRP
5.4 實驗3:GLBP
5.5 實驗4:SLB
5.6 實驗5:Syslog
5.7 實驗6:SNMP
5.8 實驗7:堆疊
5.9 本章小結
第6章 交換機的安全
6.1 交換機的安全簡介
6.1.1 交換機的訪問安全
6.1.2 交換機的端口安全
6.1.3 DHCP Snooping--防DHCP欺騙
6.1.4 DAI--防ARP欺騙
6.1.5 IPSG--防IP欺騙
6.1.6 VLAN跳躍攻擊
6.1.7 AAA
6.1.8 dot1x
6.1.9 SPAN
6.1.10 RACL、VACL和MAC ACL
6.2 實驗1:交換機的訪問安全
6.3 實驗2:交換機端口安全
6.4 實驗3:DHCP欺騙
6.5 實驗4:DAI與IPSG
6.6 實驗5:AAA
6.7 實驗6:dot1x
6.8 實驗7:SPAN
6.9 實驗8:RACL、VACL和MAC ACL
6.10 本章小結
第7章 QoS
7.1 QoS簡介
7.1.1 為什么需要QoS
7.1.2 QoS的3個模型
7.1.3 差分服務模型的結構
7.1.4 CLI與MQC
7.2 分類與標記
7.2.1 分類與標記
7.2.2 實驗1:分類與標記
7.2.3 實驗2:NBAR
7.3 隊列技術
7.3.1 隊列技術簡介
7.3.2 先進先出隊列(FIFO)
7.3.3 優(yōu)先級隊列(PQ)
7.3.4 實驗3:PQ
7.3.5 自定義隊列(CQ)
7.3.6 實驗4:CQ
7.3.7 加權公平隊列(WFQ)
7.3.8 實驗5:WFQ
7.3.9 基于類的加權公平隊列
7.3.10 實驗6:CBWFQ
7.3.11 低延遲隊列(LLQ)
7.3.12 實驗7:LLQ
7.3.13 RTP優(yōu)先隊列
7.4 擁塞避免
7.4.1 為什么需要擁塞避免
7.4.2 RED簡介
7.4.3 WRED簡介
7.4.4 FB-WRED簡介
7.4.5 實驗8:WRED及FB-WRED
7.4.6 CB-WRED簡介
7.4.7 實驗9:CBWRED
7.5 流量整形與流量監(jiān)管
7.5.1 流量整形與流量監(jiān)管的區(qū)別
7.5.2 流量整形(Shaping)
7.5.3 實驗10:流量整形
7.5.4 流量整形的應用實例
7.5.5 流量監(jiān)管(Policing)
7.5.6 實驗11:CAR
7.5.7 CAR的應用實例
7.5.8 實驗12:CB-Policing
7.5.9 CB-Policing的應用實例
7.6 交換機上的QoS
7.6.1 交換機上的QoS模型
7.6.2 入方向上的分類與標記
7.6.3 入方向上的流量監(jiān)管(Policing)
7.6.4 加權尾部丟棄(Weighted Tail Drop)
7.6.5 入方向的隊列與調(diào)度(Queueing and Scheduling)
7.6.6 出方向的隊列與調(diào)度(Queueing and Scheduling)
7.6.7 實驗13:交換機上用QoS限速
7.7 本章小結
第8章 組播
8.1 組播簡介
8.1.1 為什么需要組播
8.1.2 組播的模型
8.1.3 組播的IP地址和MAC地址
8.1.4 組播分發(fā)樹
8.1.5 組播路由協(xié)議
8.1.6 IGMP
8.1.7 二層組播協(xié)議
8.2 IGMP
8.2.1 IGMP V
8.2.2 實驗1:IGMP V
8.2.3 IGMP V
8.2.4 實驗2:IGMP V
8.2.5 IGMP V
8.3 PIM Dense Mode
8.3.1 PIM Dense Mode工作原理
8.3.2 PIM Dense Mode狀態(tài)規(guī)則
8.3.3 PIM Dense Mode狀態(tài)標識
8.3.4 實驗3:PIM-Dense Mode
8.4 PIM Sparse Mode
8.4.1 PIM Sparse Mode工作原理
8.4.2 PIM Sparse Mode狀態(tài)規(guī)則
8.4.3 PIM Sparse Mode狀態(tài)標識
8.4.4 實驗4:PIM-Sparse Mode
8.4.5 Auto-RP
8.4.6 實驗5:Auto-RP
8.4.7 BSR
8.4.8 實驗6:BSR
8.5 交換機上的組播
8.5.1 IGMP Snooping介紹
8.5.2 CGMP介紹
8.5.3 實驗7:IGMP Snooping和CGMP
8.6 本章小結
參考資料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