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諸君,當你看到我的書名的時候,請不要誤會我又是在強調勵志、成功的老套,如果那樣的話,何勞我來增加一些陳詞濫調。那些話雖然好,但就像一塊口香糖一樣,嚼久了總是會沒有味道的。在我的書里面,強調的是個人形象的培養(yǎng)和提升,它代表的是一種高尚的品格,也是作為一個人他所必需具備的健全的人格;但這種人格不啻于道德那么簡單,它還具備審美的價值、品位的欣賞,由內而外,照耀他人。 卞之琳的詩中道:“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蔽矣X得,這種形象也就如世人眼中的“大器”,它需要經由畢生的雕刻和歷練,并且永不褪色。它不像紅顏易褪,也不似青春短暫,反倒老而彌堅。因為它是由心靈和持守鑄就的,是永不消逝的夢想。如果你追求這種形象,你的生活不需要目的,它遠遠超越了成功。君可見名貴中藥材沉香,它那深沉悠遠的芳香使人傾倒。但你可曾想過,并非每棵沉香樹都出產沉香,就像有些人注定平庸一樣。沉香的形成通常需費十年的時間,樹脂含量高者更需要數(shù)百年的時間,而決定沉香等級的最重要標準就是其樹脂的含量。值得深思的是,一棵沉香樹只有當被蟲咬、被損傷后才提供了最初的可能。緣由是只有當其傷口恰恰遭遇黃綠墨耳真菌感染后,才能產生珍貴的沉香。沉香樹在抵抗真菌的入侵時不斷生成倍半萜和色酮類物質,那就是沉香寶貴的樹脂。臺灣作家林清玄說,沉香不只是木頭,它還是一種啟示,啟示我們在浮華的人世也要保持內心深沉的芳香。 一個人有夢想,才能將你生命中的一切發(fā)揮到極致,使你成為一個完美的人。一個忠實于夢想的追求者,不知道什么是老之將至。以色列王所羅門曾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fā)出。”保守你的心,抓住你的夢想,挖掘你的才華,這可是我欲借本書勸勉廣大讀者諸君的要義。人與人之間有積極的心態(tài)或消極的心態(tài)的差異,但這一差異往往造成巨大的差距——超越或者凋謝。人應該堅守自己的信念和操守,為追求心中的光明,耐得住孤獨,耐得住寂寞,在平凡的生活中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播種美。有句話說得好,“心不乏則身不累”,像螞蟻一樣工作,像蝴蝶一樣生活,即使在艱難中,也要收獲美麗。 我將我的書分為兩部分:理念篇和實踐篇。在理念篇,我欲與你們心靈深處最柔軟的那一面進行交談,那是你與生俱來的有理性的自由意志,是你的良知,也是你的激情發(fā)源地,是老子在《道德經》里面稱之為“赤子之心”、那像孩童一樣純潔的心靈。假如沒有俗世的纏累,你本可以自由地追求,將自己的潛能發(fā)揮到極致。這一部分可說包羅萬象,學貫中西,我像蜜蜂釀蜜一樣地消化、吐出,以我祖母級的年齡來與你們談論這個話題,應該不會是空穴來風。在我書中的第二部分,我想借此教給你們一些實際操作的東西。這些也許對你們的身心終生有益,學之可以立竿見影。也許上帝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注入了才華的潛質,我們何不將它挖掘出來作為獻給上帝的禮物?正是由于對它們的追求,使我至今仍像小孩子一樣充滿未知的渴望,而不與那種老到的生活哲學交鋒。林語堂先生曾經指出,圓滑而狡猾的處世態(tài)度,其實是一種阻礙進步的處世態(tài)度,“它捶碎了一切革新的愿望,譏誚人類的一切努力,認為是枉費心機,使中國人失卻思維與行動之能力?!贝嗽捒芍^深刻而有見地。讀者亦可從此語中了解我寫此書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