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第一章 碳匯理論研究概況
第二章 碳匯問題的由來
第一節(jié) 氣候變化的事實
第二節(jié) 全球氣候異常的緣由
第三節(jié) 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
第四節(jié) 碳匯與碳源
第五節(jié) 應對全球氣候異常的措施
第三章 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行動
第一節(jié)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第二節(jié)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第三節(jié) 《京都議定書》
第四節(jié) 巴厘島路線圖
第五節(jié)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
第六節(jié) 坎昆世界氣候大會
第七節(jié) 清潔發(fā)展機制
第四章 碳匯形成原理及碳匯計量
第一節(jié) 地球系統(tǒng)碳循環(huán)
第二節(jié)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生產
第五章 森林碳匯評估
第一節(jié) 基于清查資料的喬木林生物量估測法
第二節(jié)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凈生產力實測法
第三節(jié)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蓄積渦度相關法
第四節(jié) 林地土壤呼吸的箱式法
第五節(jié) 森林碳匯評估實例
第六章 草原碳匯評估
第一節(jié) 草原概況
第二節(jié) 草原碳匯
第三節(jié) 草原碳匯評估
第四節(jié) 不同管理方式下的草原固碳潛力
第七章 農田碳匯
第一節(jié) 農田碳匯基礎
第二節(jié) 農田碳匯監(jiān)測
第三節(jié) 農田增匯途徑
第四節(jié) 農田碳增匯技術與效應
第八章 濕地與海洋碳匯
第一節(jié) 濕地定義及分類
第二節(jié) 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碳收支模型
第三節(jié) 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固碳潛力的估算
第四節(jié) 不同管理方式下的濕地增匯
第五節(jié) 海洋碳匯
第六節(jié) 濕地及海洋碳匯項目的監(jiān)測方法
第九章 碳源及監(jiān)控計量
第一節(jié) 工業(yè)及生活碳源
第二節(jié) 化石燃料
第三節(jié) 碳排放強度的控制
第四節(jié) 溫室氣體排放量估算
第五節(jié) 溫室氣體排放清單
第六節(jié) 碳源核查
第十章 碳匯交易與管理
第一節(jié) 國際碳匯交易綜述
第二節(jié) 國際碳匯交易的管理
第三節(jié) 中國的碳匯經濟與碳匯市場
第四節(jié) 我國碳匯市場的構建
第十一章 國內增匯政策與措施
第一節(jié)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
第二節(jié)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面臨的問題
第三節(jié) 應對氣候變化的原則與目標
第四節(jié) 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
第十二章 國際碳匯合作
第一節(jié) 應對氣候變化各國立場的差異和原因
第二節(jié) 國際氣候合作的行動
第三節(jié) 國際減排方案
第四節(jié) 低碳潮流與各國的經濟戰(zhàn)略調整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