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動力工程車用內(nèi)燃機排放與污染控制

車用內(nèi)燃機排放與污染控制

車用內(nèi)燃機排放與污染控制

定 價:¥30.00

作 者: 黃錦成 等主編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能源與動力工程

ISBN: 9787030337474 出版時間: 2012-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1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高等院校教材:車用內(nèi)燃機排放與污染控制》全面介紹了車用內(nèi)燃機的排放污染及控制技術,包括最新排放控制理論和技術發(fā)展成果。書中系統(tǒng)闡述了內(nèi)燃機排放污染物的危害、生成機理和影響因素;深入分析了汽油機和柴油機的低排放設計理論及污染物控制技術、催化轉化及微粒捕集等排放后處理技術;介紹了替代燃料及其對排放污染的改善、新一代燃燒理論與技術對內(nèi)燃機排放污染的影響、發(fā)動機排放模擬研究等,并對汽車的排放標準等作了系統(tǒng)的介紹。《高等院校教材:車用內(nèi)燃機排放與污染控制》可作為熱能與動力工程、車輛工程及相關專業(y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相關專業(yè)研究、設計、制造和使用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車用內(nèi)燃機排放與污染控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內(nèi)燃機排放污染物
1.1 大氣污染與環(huán)境保護
1.1.1 大氣污染的分類
1.1.2 大氣污染源
1.1.3 空氣質量標準
1.2 內(nèi)燃機排放污染物及危害
1.2.1 內(nèi)燃機排放污染物的種類
1.2.2 內(nèi)燃機排放污染物的危害
1.2.3 內(nèi)燃機排放與溫室效應
1.2.4 內(nèi)燃機排放控制法規(guī)的發(fā)展
1.3 內(nèi)燃機排放的評價指標
1.3.1 排放物濃度
1.3.2 質量排放量
1.3.3 比排放量
1.3.4 排放指數(shù)
習題
第2章 內(nèi)燃機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機理和影響因素
2.1 汽油機排放污染物生成機理及其影響因素
2.1.1 汽油機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機理
2.1.2 汽油機排放污染物生成的影響因素
2.2 柴油機排放污染物生成機理及其影響因素
2.2.1 柴油機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機理
2.2.2 柴油機排放污染物生成的影響因素
習題
第3章 汽油機排放污染物及其控制
3.1 汽油機的排放特性
3.1.1 穩(wěn)態(tài)排放特性
3.1.2 瞬態(tài)排放特性
3.2 低排放電子控制系統(tǒng)
3.2.1 電控燃油噴射系統(tǒng)
3.2.2 電控點火系統(tǒng)
3.3 低排放燃燒系統(tǒng)
3.3.1 燃燒系統(tǒng)優(yōu)化設計
3.3.2 缸內(nèi)直接噴射系統(tǒng)
3.3.3 稀薄燃燒系統(tǒng)
3.3.4 分層燃燒系統(tǒng)
3.3.5 均質充量壓縮燃燒系統(tǒng)
3.4 低排放進排氣系統(tǒng)
3.4.1 排氣再循環(huán)系統(tǒng)
3.4.2 可變氣門定時和升程技術
3.5 曲軸箱排放控制系統(tǒng)
3.6 蒸發(fā)排放控制系統(tǒng)
習題
第4章 柴油機排放污染物及其控制
4.1 柴油機的排放特性
4.1.1 穩(wěn)態(tài)排放特性
4.1.2 瞬態(tài)排放特性
4.2 低排放燃燒系統(tǒng)
4.2.1 低排放燃燒室設計
4.2.2 低排放燃油噴射系統(tǒng)
4.3 低排放進排氣系統(tǒng)
4.3.1 氣流組織和多氣門技術
4.3.2 增壓技術
4.3.3 排氣再循環(huán)技術
習題
第5章 汽油機排放后處理
5.1 空氣噴射系統(tǒng)
5.1.1 空氣泵式空氣噴射系統(tǒng)
5.1.2 無泵式(脈沖式)空氣噴射系統(tǒng)
5.2 熱反應器
5.3 氧化催化反應器
5.4 三效催化轉化器
5.4.1 基本結構
5.4.2 工作原理
5.4.3 性能指標
5.4.4 三效催化轉化器與發(fā)動機的匹配和使用
5.4.5 三效催化轉化器失效檢測
習題
第6章 柴油機排放后處理
6.1 降低微粒排放的凈化技術
6.1.1 氧化催化反應器
6.1.2 微粒捕集器
6.2 降低NOx排放的機外凈化技術
6.2.1 稀燃NOx捕集器
6.2.2 選擇性催化還原器
6.3 同時降低微粒和NOx排放的柴油機后處理凈化技術
習題
第7章 替代燃料與排放
7.1 傳統(tǒng)石油燃料
7.1.1 汽油品質的改善
7.1.2 柴油品質的改善
7.2 替代燃料簡介
7.3 含氧燃料及其排放特性
7.3.1 含氧化合物的主要物理-化學性質
7.3.2 燃料含氧量對柴油機燃燒和排放的改進
7.4 液體替代燃料及其排放特性
7.4.1 生物柴油
7.4.2 醇類燃料
7.5 氣體燃料及其排放特性
7.5.1 天然氣
7.5.2 液化石油氣
7.5.3 二甲醚
7.5.4 氫氣
習題
第8章 新一代燃燒技術對內(nèi)燃機排放的影響
8.1 均質壓燃燃燒特征及其面臨的挑戰(zhàn)
8.2 柴油機均質壓燃燃燒及控制技術
8.2.1 缸外預混柴油均質壓燃
8.2.2 缸內(nèi)早噴柴油均質壓燃
8.2.3 缸內(nèi)晚噴柴油均質壓燃
8.3 汽油機均質壓燃燃燒及控制技術
8.3.1 汽油機實現(xiàn)均質壓燃燃燒的途徑
8.3.2 兩種典型的汽油機均質壓燃燃燒系統(tǒng)
8.4 低溫燃燒對排放的影響
8.41 ?-T圖與低溫燃燒排放之間的關系
8.4.2 CO-?-T圖與低溫燃燒排放之間的關系
習題
第9章 發(fā)動機排放模擬
9.1 內(nèi)燃機模型對排放的預測
9.2 內(nèi)燃機缸內(nèi)工作過程基本控制方程
9.3 內(nèi)燃機排放模擬的研究現(xiàn)狀
9.4 NOx排放模擬
9.4.1 高溫NO生成機理(焰后區(qū)NO生成)
9.4.2 瞬發(fā)NO生成機理(火焰區(qū)NO生成)
9.4.3 Hewson-Bollig的NO生成機理
9.4.4 NO2生成機理
9.5 碳煙排放模擬
9.5.1 經(jīng)驗模型
9.5.2 半經(jīng)驗模型
9.5.3 詳細機理模型
習題
第10章 內(nèi)燃機排放污染物測量
10.1 內(nèi)燃機排放污染物測試系統(tǒng)
10.2 內(nèi)燃機排放污染物取樣系統(tǒng)
10.2.1 直接取樣系統(tǒng)
10.2.2 稀釋取樣系統(tǒng)
10.3 排氣成分分析儀
10.3.1 不分光紅外線氣體分析儀
10.3.2 化學發(fā)光分析儀
10.3.3 氫火焰離子型分析儀
10.3.4 順磁分析儀
10.4 微粒測量與分析
10.4.1 微粒的采集和質量測量
10.4.2 微粒成分分析
10.5 煙度測量與分析
10.5.1 濾紙式煙度計
10.5.2 不透光煙度計
10.6 輕型車非排氣污染物的測量與分析
10.6.1 曲軸箱排放物
10.6.2 蒸發(fā)排放物
習題
第11章 汽車的排放標準
11.1 國外汽車排放標準
11.1.1 歐洲汽車排放限值
11.1.2 美國汽車排放限值
11.2 我國汽車排放標準
11.2.1 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標準及檢測方法
11.2.2 汽油車怠速污染物排放標準及檢測方法
11.2.3 柴油車的排放標準及檢測方法
習題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