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科研心理學
02走出危險的愛
03我們終將老去
04小貓咪能有什么壞心思:微…
05當媽后重新找回自己
06青少年叛逆與超越
07發(fā)展性協(xié)調障礙青少年視空…
08乘著好奇心成長
09心理學視野中的突發(fā)重大公…
10教學心理學
(韓) 李漢娜 著,蘇佳 譯
你是否常常感到孤獨、無緣無故流下眼淚,甚至陷入對死亡的恐懼中?如果這些問…
可購
E. 布魯斯·戈爾茨坦
心智涵蓋了我們所體驗的一切。這些體驗是大腦創(chuàng)造的,且我們通常意識不到這個…
約瑟夫
一言不合就拉黑觀點不同就反駁遇到沖突就回避 人們?yōu)槭裁磿@樣做?美國著名…
(美) 卡倫·霍妮 (Karen Horney) 著
你是真的喜歡某人,還是覺得應該喜歡他就自以為喜歡上了他?看到親人離世,你…
田青青,薛笨笨,陳小木,傾城
在人人追求成功的時代,成功到底意味著什么?作為普通人,我們該如何拓展自己…
段鑫星 呂凱淇 謝幸福
是什么阻止了真愛向前一步的勇氣?是什么讓愛總在徘徊猶豫中消失在風中?是什…
9787115624086 如何擁抱一只刺猬2:你是誰就會遇到誰 59.809787115576125 如…
[日]西村博之著,曹虹蛟譯
本書是日本互聯網傳奇人物西村博之寫給年輕一代的“不卷,少內耗&a…
張海敏
如何應對焦慮障礙的身體癥狀?如何自助式穩(wěn)定情緒?如何緩解思維反芻?如何恢…
陳琳 著
本書是一部詳解100個實用心理學基本常識的口袋指南,涵蓋了潛意識、人格分析…
徐慢慢心理話
50個心理學治愈漫畫,解開你放不下的心結。 “他們是不是對我不高興…
肖軍
我為什么控制不了離家出走的腳步?代溝可以消滅嗎?成長中的缺陷有價值嗎?誰…
如何面對父母的“無敵碎碎念神功”?為什么成長中要經歷痛…
怎樣面對同學的指指點點?放暑假了,我還不能自由嗎?我為什么會喜歡豬八戒?…
哈爸
哈爸和哼媽從經營親密關系出發(fā),深度梳理二人的真實經歷,通過夫妻對談的形式…
[英]埃德·詹姆斯(Ed James),[英]馬…
孩提時代,我們都有遠大的夢想,并且認為這些夢想終會實現。但長大后,我們不…
王紅梅
近年來,特別是 2021 年推行“雙減”政策以來,小學教育成…
格雷戈里·A.法比亞諾(Gregory A. Fab…
生活中有些兒童總是不遵守紀律、不尊敬長輩、對同學不友好、拒絕完成指定任務…
劉新憲
兒童青少年經歷喪親或父母婚姻解體會顯著增加心理疾病的風險。本書根據國際當…
谷鵬磊
是否心理健康,關乎孩子一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如果孩子因為原生家庭而出現很多心…
齊藤 勇
圖解謠言心理學:當理性個體成為烏合之眾這本書主要講了,由于突如其來的威脅…
朱旭,何瑾,樊富珉
《咨詢心理學》全書分為四編:編為咨詢心理學的基礎,介紹咨詢心理學中的基本…
肯尼思·W. 梅里爾(Kenneth W. Merre…
本書是一部服務于危機學生的學校咨詢師、學校心理學家、學校社會工作者、特殊…
[美]海姆·G.吉諾特 著,美同 譯
本書是著名心理學家、家教經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作者海姆·G…
[美]斯蒂芬妮·莫爾頓·薩爾基斯 …
無論是朋友、家庭成員,還是同事之間的關系都需要悉心呵護,即使是最親密的關…
堂·米格爾·路易茲 著
《通往心靈自由之路》是墨西哥作家堂·米格爾·路易茲及…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著; 繆文榮…
本書是阿德勒關于兒童心理研究的代表作之一,通過本書可了解到阿德勒的個體心…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著; 談藝喆…
本書是心理學家阿德勒關于個體心理學的經典之作,匯聚了阿德勒精神分析理論的…
[加]洛林·J.伊萊亞斯(Lorin J.Eli…
本書旨在幫助我們了解左右腦的差異是如何塑造我們的觀點、傾向和態(tài)度的,即解…
[美]莎莉·M. 溫斯頓(Sally M. Winst…
預期性焦慮是指因預期會面臨某種令人害怕的情境(如面試、旅行或重要的社交活…
黃大米 著
【一部直面人生普遍困境的誠意之作】本書記錄了黃大米在20年的職場經歷和人生…
嚴虎 朱斯妤編
本書是一本團體輔導師的團體心理輔導實操指南。闡述了團體輔導、繪畫心理團體…
羅伯特·瓦爾丁格
哈佛大學成人發(fā)展研究項目是迄今為止對幸福和人類發(fā)展進行的成功的縱向研究。…
[英]艾奧納·霍洛韋
《愛自己的勇氣》從女性極為關注的身材問題切入,結合作者的親身經歷、困惑和…
羅近月
暫缺簡介...
[法]西爾維·田納本(Sylvie Tenenbau…
為什么你總也忘不掉、離不開那個人?為什么你在關系中不斷付出,卻總是受傷、…
本書是心理學家阿德勒研究兒童心理的代表性作品。阿德勒認為,“生…
連岳
本書是“少年問答”系列的第三部作品,收錄2021年12月到2…
高英姿
本書是對明清兩代紫砂相關古籍的整理和校注,其中包括《陽羨茗壺系》(明 周…
[英]梅蘭妮·克萊因 著; 王明亮 譯
在《嫉羨和感恩》中,克萊因引入了新的觀念:嫉妒在兒童生命初期即已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