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教材中,我們首先對競技參賽理論的研究范疇作出明確的界定。競技參賽理論,就是指導運動員針對特定比賽進行直接的準備、參加比賽以及賽后總結與調訓行為的理論。它的完整的理論體系包括“賽前準備” “參賽行為”以及“賽后認知與調訓”3個基本組成部分。教材含10章,分為4個板塊,包括上述3個部分以及之前的“總論”板塊。全書共約39萬字。 第一個板塊為學科理論的概述,包括第一、二兩章。其中,第一章對競賽、參賽與競技參賽學的關系和競技參賽學理論體系作了簡明的概述;第二章提出了指導競技參賽行為的9項原則。 第二個板塊為賽前準備理論,包括第三、四兩章。第三章全面論述競技參賽準備工作,包括狀態(tài)診斷、信息收集、目標設定、備戰(zhàn)方案、科技服務等內容;第四章則集中論及賽前的訓練準備。 第三個板塊為參賽行為理論,包括第五、六、七、八章。第五章論及對競技參賽過程的全面控制;第六章則集中論述“教練員的臨場指導”;第七章談“運動員參賽過程中的自我控制”;鑒于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普遍會產生復雜而敏感的心理變化,第八章專門論述了“運動員參賽過程中的心理干預”。 第四個板塊為“賽后認知與調訓”,包括第九、十兩章。章目分別為“參賽總結與評價”以及“賽后的恢復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