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科技和全球化時代的21世紀,洗錢作為一種經濟犯罪行為,不僅嚴重擾亂了我國的社會穩(wěn)定和經濟安全,而且也對國家經濟體系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當前,我國經濟正經受著貿易摩擦、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熱錢涌入、地下經濟泛濫等多重壓力,洗錢也越來越呈現出從傳統(tǒng)的金融行業(yè)向特定非金融行業(yè)轉移的趨勢,反洗錢更是被政府高層提升至維護國家國土安全、經濟金融穩(wěn)定運行的戰(zhàn)略高度來對待。自2002年我國政府開始大規(guī)模地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反洗錢工作以來,其成就令世人矚目,特別是在反洗錢約束機制的建設方面,如反洗錢組織架構的搭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的頒布實施、金融機構反洗錢規(guī)定的修訂、正式加入國際權威反洗錢組織FATF、反洗錢義務的履行主體逐步向特定非金融機構覆蓋、反洗錢監(jiān)管理念不斷提升等等。然而,一個無法回避的重大問題是:在反洗錢人才的短期專項培訓與專業(yè)人才隊伍的長效培養(yǎng)方面,各地區(qū)標準不一、步調不一、方式不一,缺乏統(tǒng)一性、規(guī)范性和系統(tǒng)性。雖然我國分布在政府監(jiān)管部門、各金融機構的反洗錢從業(yè)人員已從2002年的數百人發(fā)展至今天的三十多萬人,但反洗錢從業(yè)人員入門沒有“門檻”,績效衡量、職務晉升缺乏科學有效的“標尺”,這一狀況至今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觀。反洗錢人員素質嚴重參差不齊,教育背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專業(yè)技能等與日新月異的反洗錢需求相距甚遠,這嚴重制約了我國反洗錢效率和有效性的整體提升。因此,有組織、分層次、有計劃、講方法地培養(yǎng)一大批適應反洗錢形勢需求的專業(yè)人才隊伍變得越來越迫切,建設和推行反洗錢從業(yè)資格的認證體系也成為有效解決這一難題的必由路徑。2009年,復旦大學中國反洗錢研究中心決定率先引進由ACAMS——(美國)公認反洗錢師協(xié)會——創(chuàng)立并在全球推廣的國際反洗錢師資格認證體系。但是,要使這一體系在中國落地并為業(yè)界所認可接受,單憑一套全英文培訓教程,而不將其進行“漢化”,其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于是,我們開始組織力量,分工協(xié)作,力圖在短時間內拿出英文版《國際反洗錢師資格認證教程》的漢譯本。在祝亞雄博士(第一、第二章,第六至第九章)、周瑩(第三章)和高增安博士后(第四、第五章)的共同努力下,全書基礎性翻譯的第一稿于當年年底前即告完成。經過部分特邀業(yè)內專家的試讀以及我個人的研讀,發(fā)現需要完善的地方為數著實不少,如專用術語的譯法及全書統(tǒng)一問題,人名、地名的前后一致問題,理解偏差導致翻譯失準問題,歐化句式普遍,佶屈聱牙,語體風格不一致等等,不一而足。我深知,一個連自己這一關都過不去的“產品”萬不可輕率“出爐”,更何況反洗錢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唐朱昌教授再三交代,“中心”拿出的作品一定要與其品牌相稱。復旦大學出版社經管分社的徐惠平社長更是如是要求:“這一教程將來應用范圍廣,受眾多,權威性強,必須認真對待,嚴謹從事?!比绱?,譯稿便如織布機上的梭子一般,開始在我和責任編輯岑品杰、南京專業(yè)排校單位之間來來回回不下十多遍。其間,就具體內容的無數次“折騰”讓我真切體味到咬文嚼字的甘苦,不斷體驗著賈島當初躊躇于“僧敲月下門”抑或“僧推月下門”的苦惱。我常常簡單地認為,一部譯作的最高境界就是,當讀者讀它時,壓根就不感到是在讀一本譯作。當然,這也許才剛達到一個最基本的行文通順要求。無論如何,即使到今天,手頭的這部譯稿我也只覺得算是及格水平,離“信、達、雅”的高標準仍有不小距離。無奈,書稿總不能一直長“捂”在手,終歸要付梓,去面對讀者、接受評判。由于此教程系英文第四版,成書于2006年,而近幾年的全球反洗錢形勢又有了較大變化,所以,對于書中出現的一些與新形勢不一致或不盡一致的數字或表述,內容及章節(jié)安排,甚或邏輯與觀點,本著尊重原文的原則,我們未在正文中直接修訂,而只是部分以腳注等形式加以補充說明。由于受時間以及譯者的工作經歷、金融專業(yè)知識、語言駕馭能力等的局限,譯文中的錯誤或不足一定在所難免,甚至仍不在少數。故懇請讀者在予以諒解的同時,多提寶貴意見,我們一定虛心以待,進一步勘誤完善。 愿本書為我國建設反洗錢專業(yè)人才隊伍、提高反洗錢效率及整體有效性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愿本書為建立和推廣本土化、中國化的反洗錢師資格認證體系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