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國傳統(tǒng)知論的現(xiàn)代審視
02興思維:一種漢語哲學路徑…
03王蒙講說列子
04中國分析哲學(2024)
05女媧的神話與信仰
06虛無與自然:道家哲學的精…
07杭氏易學七種(全二冊)
08鄒子存真集
09章太炎研究(第三輯)
10禮學文本的成立、經典化與…
葉險明
如果給哲學以一個意象,那么“水”或許是最自然的選擇。無論在最早的希臘哲學…
可購
于文明,夏敏 編
《儒家思想與和諧社會》孔子學會成立大會剛剛落下帷幕,學會又召開了首屆學術…
韋明輝
本書用精辟的語言闡釋了精妙的中國哲學,意境深遠。精選了上百則事例,讓讀者…
宋一霖 譯注
《儒家道義記》通過對儒家十三部經典的集錄譯注。從整體的視野和全新的角度出…
戚文 等著
墨子和他開創(chuàng)的墨子學派在戰(zhàn)國時代,是風行一時的著名學派。韓非子說墨家與儒…
張雙棣、張萬彬、殷國光、陳濤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由呂不韋組織門客集體編纂,其目的是為了集粹各家…
梁啟超
在20世紀初葉,梁啟超、魯迅、胡適等這樣一批學貫中西的有識這士,對于多舛的…
辜鴻銘,章太炎 著
從熊十力、梁漱溟到徐復觀、牟宗三,從辜鴻銘、林語堂到錢穆、張蔭麟和許倬云…
田合祿
古代人們通過不同手段或參照物預言、觀察日、月、五星等行星和衛(wèi)星的變化規(guī)律…
孟曉路
儒家分為顯教與密教,其顯教為其通一乘一乘,顯為密之用,密有一明心性了生死…
(清朝)黃宗羲
是書自序云:"《易》廣大無所不備,自九流百家借借以行其說,《易》之本…
陳濤
本書是記述春秋末期齊國名相晏言行的著作。長期以來,無論是對該書的作者及成…
馬曉英 著
顏鈞是晚明泰州學派發(fā)展史上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以對早期儒家經典和王陽明心…
(中國臺灣)李明輝 編
《儒家經典詮釋方法》共收十四篇論文,分為“理論與背景”、“先秦儒家與經典…
(美)布里格斯 等著;陳忠、金緯 譯
混沌理論,最初用于理解產生暴風雨、洪水和颶風的運動,如今正被運用于從醫(yī)學…
柳承國 著;姜日天、樸光海 等譯
《韓國儒學與現(xiàn)代精神》圍繞韓國儒學思想這一主題,通過運用大量的考古新資料…
張永生
感悟最古老的智慧,越讀越美妙的經典。為什么斑駁的歲月并未使它綻放的花朵凋…
曹軍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財?!弊釉唬骸熬又\道不…
杜維明 著;段德智 譯
“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小舱撸煜轮?。‘庸’也者,天下之定理…
袁貴仁 編
人從哪兒來,又到哪兒去?人是上帝的創(chuàng)造物,還是自然和社會的產物? 人為什…
(宋)呂祖謙
《呂祖謙全集(共16冊)》八在余萬字,為南寧著名教育家、史學家、思想家呂祖…
本書講述了明朝末年至中華民國初年(1623~1923)中國學術思想的變遷史。原是…
楊鵬
《老子》可以說是寫給執(zhí)政者的一部著作,即使在政治文明空前發(fā)展的今天,老子…
葉青、李婭
本書選取《孟子》名言警句五十余則,配以娓娓動聽的故事,輔以妙趣橫生的插圖…
黃開國
《清代今文經學的興起》是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2007年重點課題。通過對清代最初…
傅小凡、謝清果 編
本書共分三章,內容包括:朱子理學在武夷山的起源與發(fā)展、思想的順承轉變、武…
葉海聲
他是中華文明祭壇上不倒的旗幟,越過時間的滄海,影響著中國人的一言一行。他…
吳言生
本書選擇歷史上的善本,對《趙州錄》進行???,并從各種典籍中輯錄出九十則佚…
劉愛軍
全書結合熊十力、張東蓀、金岳霖、康德、羅素等的知識論思想,對當代新儒家學…
林啟彥
《近代中國啟蒙思想研究》選錄了筆者過去三十年間在中國大陸、香港及臺灣三地…
(春秋)曾參
“孩提知所愛”,“大孝終身慕”,孝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上至天…
李小成
文中子王通是隋代儒學的代表學者,但自宋代以來,他就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p>
張珍麟、劉鵠瑋
記得我27歲那年,我的老同學徐庶跑來找我,一見面,他就一把鼻涕一把淚,說是…
馬德五
《老子道德經:漢英對照》作者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對《老子…
魯洪生
《周易》是對中國人思維方式和社會生活影響最為深廣的經典著作之一,然而,千…
張立文
《易》是歷史上最古老的一部卦書。由于歷代思想家和哲學家的重視,爭相解說,…
王鳳麟
《鳳麟易理:陰盤遁甲移星換斗實戰(zhàn)技術揭秘》以《帝王之術》為藍本,在此基礎…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 編
《儒藏》編纂是有史以來首次對中國儒學的成果和史料進行系統(tǒng)收集和整理的大型…
甘開萬
《易之啟示》站在哲學的高度,對易學理論進行了全面的“掃描”,為我們清晰地…
黃俊杰 編
《東亞儒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收錄了九篇文章,內容包含東亞儒家經典詮釋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