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儒學歷史與儒學思想家研究…
02孝經(jīng)研讀
03董仲舒的生態(tài)思想
04章太炎研究(第三輯)
05清代粵西諸子學研究
06逍遙樹下
07邏輯范疇論:中國古代儒家…
08道家的智慧:老子的智慧
09《田艮齋思想與韓國儒學》…
10興思維:一種漢語哲學路徑…
丁艷麗 著
《增廣賢文 的智慧》結(jié)合《增廣賢文》原文,在釋義之后總結(jié)出了六十三條人生…
可購
葛榮晉 著
儒學的核心價值、理想人格論與現(xiàn)代儒商論、“孝悌之道”與和諧家庭、誠信論與…
黃明同 著
詳細闡述了明代學者陳獻章及其弟子湛若水,上承濂溪之學,糅合二程、朱陸等諸…
樊浩,姚新中,杜祖貽 著
本書是系列出版物——名家讀古典系列之一,收入張豈之、郭齊勇、李翔海、侯亞…
劉托,黃續(xù),施經(jīng)緯,楊莽華,趙迪 著
《風水研究現(xiàn)狀調(diào)研與分析》采用客觀的調(diào)查研究,研究的對象不是風水本身,而…
[日] 日本教育學會 著
本書作者為日本教育學會。全書共分上、下兩冊,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及儒…
[日] 北村澤吉 著
本書作者為日本學者北村澤吉。在書中,作者從儒道源流、儒學源流、儒道之發(fā)生…
辛亞民 著
《張載易學研究》一書通過對《周易》“太和”概念的詮釋,構(gòu)建了新的天人理論…
陳煥章 著;西江歷史文化研究院 編
陳煥章(1880~1933),廣東肇慶人,身兼中國*后一科進士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潘德榮,施永敏,潘松 編
2015年是哲學家、第三代新儒學代表成中英先生的八秩華誕。2014年夏天,首屆《…
彭國翔 著
《良知學的展開 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增訂版)》首先以中晚明陽明學的核…
趙衛(wèi)東 編
《全真道研究(第四輯)》是由山東師范大學趙衛(wèi)東教授主編的專門研究全真道的…
徐興無 著
《經(jīng)緯成文 漢代經(jīng)學的思想與制度》為徐興無十多年來的論文結(jié)集,共十二篇,…
河北師范大學,中國詩經(jīng)學會 編
《詩經(jīng)研究叢刊(第二十八輯)》收錄論文涉及《詩經(jīng)》文藝學、美學、文化學、…
李新德 著
本書研究明清時期西方傳教士翻譯中國儒道釋經(jīng)典的實踐以及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
歐陽竟無 著
中國近代佛學家歐陽竟無的論著。歐陽竟無早年講法相唯識等佛學,晚年兼講儒學…
黃飛山 著
《的兩大標桿性理論貢獻》立足辯證唯物主義,揭示了《易》的內(nèi)涵與價值,對《…
張岱年 著
本書作于1936年。它以哲學問題、哲學范疇作為全書的脈絡(luò),改變了以哲學家編年…
張濤 編
《周易》為六經(jīng)之首,是中國現(xiàn)存古老的文化經(jīng)典,是中華文化重要的源頭活水,…
胡適 著
《哲學的盛宴》是胡適先生以哲學經(jīng)典著作為基礎(chǔ),總結(jié)概括哲學思想的精髓,將…
方授楚 著
《墨學源流》,作者方授楚,寫于1936年,中華書局初版于1937年。為撰寫《墨學…
張西鋒 著
《墨論選讀》通過準確理解《墨子》原文,將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化思想與領(lǐng)導藝術(shù)相…
湖南省湘學研究院 編
湖南省湘學研究院以弘揚湘學研究、推進文化強省為宗旨,意在整合省內(nèi)外、國內(nèi)…
張美宏 著
“萬物一體”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主題,包含 豐富的哲學意蘊。本書將視角鎖…
危舟 著
兩千年來,基督教對人類文明影響至深,其觀念不僅改變著人類的思想路徑,也成…
張立文 等 著;盛丹艷 編
《裂變與傳承:儒學思想的現(xiàn)代詮釋》聚焦于中西、古今文化沖突與融合中的儒學…
趙平略,陸永勝 著
《王學研究》由貴陽學院陽明學與地方文化研究中心主辦,圍繞陽明學研究,征集…
張榮明,陳萍 編
中國目前正在推行“一帶一路”的戰(zhàn)略決策,前進道路上會遇到許多挑戰(zhàn),我們或…
劉樂恒 著
《馬一浮六藝論新詮》將六藝論展示為一個本源而本真的“意義機制”。通過六藝…
董平 著
《先秦儒學廣論》是對先秦儒家哲學的深入研究和探討。作者董平通過梳理先秦儒…
《傳世經(jīng)典》編委會 編
《周易》是中國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爻辭,即《周易》的經(jīng)文…
顏培金,王謙 譯
《大學》、《中庸》本是《禮記》中的二篇,《大學》以人的修身為核心,提出:…
[清] 金纓 著;雷明君 譯
《格言聯(lián)璧》是金纓所編的淺近格言另刻之單行本。全書以儒家修身、齊家、治國…
郎世榮 著
客戶的姓名與長相永遠對不起來,時間管理一塌糊涂,會議的重點老是記不住,沒…
靳永,胡曉銳 譯
《道德經(jīng)》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為春秋…
馮契 著
1996至1998年間,馮契先生的著作、論文、講演錄和哲學通信等匯集成十卷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