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鹽商——一個曾經令大清帝國仰視了四百年的商業(yè)寡頭。他們憑借怎樣的秘訣積聚出無比龐大的商業(yè)資本?他們的驕奢淫逸達到了怎樣登峰造極的境地?他們如何不惜重金美色,豢養(yǎng)出一批為我所用的朝廷命官?他們龐大的商業(yè)資本,為什么不能像大英帝國催生出蒸汽機與產業(yè)革命的赤子,只是一味地奢侈、糜爛、腐化、逸樂,并對后世產生若干負面影響?鼎盛時期的他們,烈火烹油,炙手可熱,一旦轟然倒塌,何以家抄籍沒,父囚子亡?天意乎?人禍乎?在他們身上,隱匿著怎樣人性的秘密?最終的悲劇對今人又有著怎樣的警醒和啟迪?小說以一康姓鹽商的興衰為主脈,力求借此一斑,盡窺揚州鹽商這一龐大商業(yè)部落之全豹,藝術地展示他們的發(fā)展歷程、經營方略、生存狀態(tài),并在那特定的歷史框架里作一次功過評定。有各色各樣的人物:豪商,達官,衙內,奸吏,小姐,太太,怨婦,側室,管家,門子,清客,牙婆,騷客,畫士,船娘,歌妓,鹽梟,灶戶,花工,劍客……有豐富多彩的圖景:豪門宅院,官衙鹽場,市廛店鋪,青樓茶坊,歌舞畫船,園亭臺榭,書院寺廟……一部輝煌沒落的商業(yè)史。一軸絢麗糜爛的風俗畫。一曲光榮與苦難攜手并進的世紀悲歌。還有——對商業(yè)密碼的破譯。對浪漫之花的祭奠。一聲聲靈的吶喊,一場場肉的揮霍,情與色,人與獸,愛與恨,原我與他我,本源與異質,塵俗與梵境……一切的一切,最終回歸到以最原始的方式對生命本體作冷峻的拷問!清朝乾隆時期。被稱為“徽駱駝”的康世泰,借乾隆巡幸揚州之機,建亭園,組戲班,撈取了豐厚的政治資本,于是扶搖直上,一舉擊敗商場敵手杭浚睿,成為兩淮鹽業(yè)巨頭。然而,正當康世泰的事業(yè)日趨頂峰之際,五個兒女卻讓他不時陷入焦慮。中規(guī)中矩、精心業(yè)鹽的長子康守誠,頻頻抬回姨太太,渴望生下一子半女,卻始終顆粒無收,于是子嗣之苦成為他的終生之痛。次子康守信交通官府,走私販私,生活上淫逸無度,窮奢極欲,為情色之爭,效石崇、王愷之故事,用紅衣轎女,建椒房,撒金箔,極一時之盛。三子康守慧無心鹽業(yè),雅愛詩書,與八怪人物流連周游,但士人視他為商賈,商人目之為腐儒,處境兩難,痛苦尷尬,臨末,愛妾的病逝又使他精神崩潰,最終吞食煙土自殺。兒子的不孝已使康世泰心生失望,而兩位千金的婚姻,則越發(fā)使他怒火中燒。房小亭以一個青年儒商的面目粉墨登場,極盡弄虛作假、欺世盜名之能事,騙取康老太爺?shù)男湃危`得長女舒媛的芳心。洞房花燭后,一步步露出市儈騙子的面目。及至康府敗落,竟置妻女于不顧,偷盜財物,與一外地女商私奔。從老家歙縣接至揚州的小女芝芝,康世泰一心想讓她與揚州知府家聯(lián)姻,以進一步鞏固自己在商界的地位,可芝芝大逆不道,決意離揚返鄉(xiāng),毅然與一位清貧士子結為秦晉。幾年后,“兩淮鹽引案”發(fā),于是處于巔峰的康家江河日下,家被抄,園被封,父子入獄,家仆偷盜,嬌妻美妾遁入娼門,稱一時之雄的康世泰潛回故里,抑郁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