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讀大學到任沈陽市體育局局長的20多年時間,正是我國體育事業(yè)開始探索改革的時期,理論界雖然有些成果,但對改革實踐的指導和推動作用一直不明顯。我在沈陽市體委和體育局擔任主要領導的十幾年間,不斷探索、實踐市場經濟條件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之路,從全員聘任制的人事制度改革到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三權分離的場館管理運行模式;從不靠財政投人而靠市場扶持政策的場館改造到依靠社會力量舉辦“亞洲體育節(jié)”、“世界棋牌節(jié)”、“十強賽”,沈陽的體育事業(yè)蒸蒸日上,不僅取得了全國城市運動會的第一、省運會的第一和助推中國男子足球隊第一次進入世界杯的佳績,沈陽的體育人也開始懂得市場的體制、機制和理念。然而,實踐中無法開解的問題與迷茫還是讓我下決心參加全國統(tǒng)考進入最高學府深造。中國社會科學院政府政策與公共管理系的三年博士學業(yè)引導我開始從宏觀上思考中國體育經濟政策、中國體育資源配置效率和中國體育制度的分析與設計三大問題。200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的首部專著《中國體育經濟政策研究》,此書填補了我國體育經濟政策系統(tǒng)研究的空白,成為體育經濟政策研究的重要參考書目。在研究體育經濟政策的過程中,體育資源配置問題逐漸成為我關注的重點,但由于研究主題的限制,只好把體育資源配置研究作為體育經濟政策研究的續(xù)篇。即將著手研究的中國體育制度的分析與設計問題,將在前兩本書的基礎上就中國體育改革目標的總體框架和制度設計進行深入的分析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