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孟子與保羅生死倫理比較研…
02外國哲學(第四十六輯)
03《鹖冠子》思想研究
04卡布斯教誨錄
05論第一原理
06知性改進論(120年珍藏本…
07艾倫·格沃斯道德哲學…
08論道德的譜系(120年珍藏…
09哲學中國·第五輯
10朱熹語音及語音思想研究:…
劉大椿 等主編
科學技術哲學是一個充滿生命力與時代性的學科,具有廣闊的研究領域,經(jīng)典著作…
可購
(美)阿迪亞香提 著,奧西 譯
如果你不加干預,隨順萬事,如果你放棄控制的欲望,相反去擁抱在每一個當下呈…
(美)房龍 著,李鮮紅 譯
《寬容》是一本暢銷近百年的通俗歷史讀本,作者房龍以深厚的人文關照及倡導思…
(美)哈里森 著,蘇薇星 譯
人之為人,為什么與花園息息相關?花園能否告訴我們?yōu)楹巍八劳鍪敲赖哪赣H”,…
黃枬森 著
《黃枬森文集》共四個部分,八卷書。所收文獻按照編年與分類相結合的方式編排…
東方煜 著
在這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人人都需要進行精神成長。只有通過精神成長,才能消融…
張立新 著
對中圈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是一個眾說紛紜十分復雜但又無法回避的問題。在民族文化…
丁立群,李小娟,王治河 主編
《中國過程研究(第3輯)》共收錄了國際學術界尤其是中國學界關于過程思想及…
高偉 著
人總是欲望自己并不欲望的東西,放棄自己沒有放棄的東西。我們常常需要依賴身…
畢可弟 著
《務本之道》有一種清新自然、爽心悅目之感。深切地感到,來自基層一線的東西…
(美)萊斯利·阿瑟·馬爾霍蘭 著…
《法意譯叢:康德的權利體系》旨在揭示康德式法權學說的主要主張是如何獲得證…
湯建龍 著
《在薩特和馬克思之間:安德瑞·高茲早中期哲學思想解讀》對高茲的思想進…
李祥俊 著
《中國傳統(tǒng)哲學精神與現(xiàn)時代》是幾千年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有著自身…
鐘海琴 著
《玻耳茲曼的科學哲學思想研究:統(tǒng)計實在辯護圖象與語言》力圖對玻耳茲曼的科…
楊懷中 主編
暫缺簡介...
黃枬森先生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馬克思主義人學的開創(chuàng)…
成中英 著
本書內(nèi)容簡介:哲學思想是從生活與文化中提煉出來的,但它卻又能影響生活與文…
黎世光 著
如果中國公共知識界的自由主義呼聲代表著向西方虛心學習的民族情節(jié),那么保守…
王斐弘 著
“中西哲思之源文叢”,由獨立成冊而又有內(nèi)在關聯(lián)的5部書稿組成,脈理相續(xù),…
卞敏 著
哲學作為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其獨特價值是對人的一種終極關懷。哲學…
東云 編著
哲理之于人生,就像照亮黑夜的明星、航海用的羅盤,沒有它的指引,人們將永遠…
劉戰(zhàn)魁 著
本書分為人生篇、真愛篇和命運篇?!溉松埂鯓硬攀怯幸饬x的人生,怎樣…
曉樹 編著
本書是由曉樹編著的通俗讀物《思想家論人生》?!端枷爰艺撊松返膬?nèi)容提要如…
黃欣榮 著 《完全自游》編委會 編
現(xiàn)代西方技術哲學自1877年卡普出版第一部技術哲學著作開始,涌現(xiàn)出諸多的技術…
包國光 著 陳凡,羅玲玲 編
《海德格爾生存論視域下的技術》從海德格爾前期的現(xiàn)象學-存在論立場出發(fā),選…
黃鶴 編
紛繁復雜的生活之中,順也好,逆也好,一個人應該有一個能永遠讓自己獲得動力…
仰和芝 著
《生存與和諧:斯賓諾莎對生的沉思》斯賓諾莎哲學源于并直面人的生存,如他自…
王博 編
為了不斷提高我國哲學研究的水準、完善我國的哲學學科建設、促進海內(nèi)外哲學同…
馬列光 著
思想與物質(zhì)皆可以感知,書從手中靜開,美感油然而生,知識似甘露,滋潤自由的…
賈高建 主編
焦佩峰:馬克思的哲學革命如何可能:以“社會”概念為視角、何建華:列寧倫理…
武劍峰 等 著
《每天學一點常識書系》策劃出版是立意于讓更多的人打破學科壁壘,推廣學科?!?/p>
劉笑敢 編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于2005年成立,勞思光教授及信廣來…
安麗霞 著
哲學作為“意義的社會自我意識”,它是以“表征”方式實現(xiàn)自己對“時代精神”…
魏博輝 著
本書主要從哲學語言的視角著重探討了哲學語言對于哲學思維及其思維方式的形成…
呂建高 著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醫(yī)療技術的進步、高齡化趨勢的出現(xiàn),死亡問題在現(xiàn)代社會日趨…
張雙喜 著
《界域哲學》內(nèi)容介紹:以“思維與存在關聯(lián)”的思考(內(nèi)涵)所展示的具體形態(tài)…
熱依木·玉素甫 編著
熱依木·玉素甫,維吾爾族,1952年出生,1975年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學院…
賀麟 著
一、“中華現(xiàn)代學術名著叢書”收錄晚清以迄20世紀80年代末,為中華學人所著,…
李石岑 著
李石岑,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一個具有世界眼光,孜孜于引進新觀念、新價值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