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偉大的博物館:熱那亞新街…
02明清瓷器識真(續(xù)篇)
03跟著徐渭潑墨花卉
04九色定瓷
05識畫與畫:趙孟頫的鑒藏活…
06中國景德鎮(zhèn)傳統(tǒng)制瓷技藝:…
07巍巍亳都 王都典范:鄭州…
08吉金華章:秦系印風展作品…
09吳門具眼:明代蘇州書畫鑒…
10羅丹:現(xiàn)代雕塑的啟承
復旦大學博物館 著
本書收錄了王綱懷先生捐贈給復旦大學博物館的118面中國歷代青銅鏡,涵蓋了從…
可購
[俄羅斯] 米哈伊爾·彼奧特羅夫斯基 著…
法國的盧浮宮、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以及俄羅斯的艾爾米塔什…
朱克敏 編
《美術鑒賞》全面介紹了中外各個歷史時期各種形態(tài)的美術形式及作品,揭示了大…
[英] 戴安娜·斯卡斯布雷克 著
本書圍繞珠寶私人收藏——千燈室(Illuminata),對十八世紀中期至今的精美珠…
張世科 著
人們喜歡碑刻的理由是多方面的。對一般讀者而言,碑刻背后的故事也許是其感興…
汪曾祺 著,冷雪蘭 編
汪曾祺自述其“多寫故人往事,所反映的是一個已經消逝和正在消逝的時代”。連…
季忠苑 編
《龍泉青瓷藝術賞析》是季忠苑副教授組織部分陶藝教師編寫的一本本科生通識教…
鄭炳林 主編,鄭怡楠 張景峰 賀延軍 編著
暫缺簡介...
[法] 蘇菲·布爾保奈,[法] 阿涅絲…
法國建筑師、收藏家、藝術大家阿蘭??布爾保奈是歐美界外藝術的主要推動者,…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是庋藏歷代善本碑帖的重鎮(zhèn),本叢刊為首次全面公開上海博物館的碑帖…
陳磊 著
徐悲鴻是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的奠基人。鑒賞徐悲鴻的作品,應該從他創(chuàng)作的時間、地…
萬新華 著
本書講述了國畫大師傅抱石先生關于山水人物畫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匯編成書。全書…
謝小鵬,馬衛(wèi)國,單智勇,王紹武 著
《福建銀毫版別圖鑒》是細數(shù)福建省自晚請以來機制銀毫版別的書。記錄了自光緒…
趙科鞅
和田玉是中國傳統(tǒng)玉石,數(shù)千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中國自古就有“君子比德于玉…
潘力
2016年8月,由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和東京藝術大學共同主辦的“藝緣——2016年中…
呂鵬
《千里江山圖》是一幅中國中小學美術課本里非說不可的畫。王希孟是作者,一個…
坂本龍一 著
這是日本著名音樂大師坂本龍一唯一自傳。從坂本龍一幼時接觸音樂與作曲,一直…
故宮博物院 編
《故宮學刊》是故宮博物院的大型學術性刊物,主要內容立足于故宮、故宮文化與…
周旸
中國絲綢博物館收藏了一批參展早期世博會的晚清時期紡織品,分別來自1895年德…
程然
《花·界》記錄了作者循著花期探訪寺院的點滴,全書記錄了植物的遇見、山…
趙聲良
《敦煌談藝錄》是《敦煌藝術書系》的一種,《敦煌藝術書系:敦煌談藝錄》是敦…
左丘萌,末春 著
《中國妝束:大唐女兒行》嘗試以考古發(fā)掘所見唐代文物為基礎,對照傳世史料或…
張榮 編
如今中國古代藝術品拍賣及收藏市場的異?;鸨辉倌芤詥渭兊摹笆⑹朗詹亍眮碜ⅰ?/p>
(英)威廉·約翰·哈代 著
藏書票是一種微型版畫藝術,外形小巧且蘊含著深厚的藝術、美學與文化價值,被…
羅韜 著
《二十四詩品》是中國古典風格學的經典,歷來對它的解讀,往往重理論而輕例證…
汪新斌 著
翡翠深受人們喜愛,是當前國內消費量的珠寶品種之一?!兑槐緯x懂翡翠》由國…
豐子愷 著
“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一書在手,閱盡豐子愷彩色漫畫 本書收…
可讀可購
何星池 著
本書系統(tǒng)地闡述了信息基于傳達的本質意義及運作規(guī)律,通過解讀大量實驗性作品…
王世襄 著
編選自王世襄先生“錦灰堆”系列,上編“談古論藝”涵蓋家具、漆器、竹刻、銅…
古琴、銅爐、雕刻、漆器、竹刻、書畫、圖書、家具、諸藝、玩具,全書分十個類…
何鴻 著
《敦煌粉本與絹畫精粹》一書作者為:何鴻,中國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副教授、碩…
趙豐 編
本書對瑞典陸軍博物館藏的300多面俄國軍旗使用的中國絲綢進行藝術和技術的深…
湯俊 編
本書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全面介紹珠寶玉石學基本原理、理論和實際操作原理等珠寶…
高峰 著
《中國花梨家具研究》是評鑒明清花梨家具的專著。作者專注中國明式家具研究十…
[清] 余懷 著,孫建偉 注
《板橋雜記》,明末清初文學家余懷所著。余懷,字澹心,一字無懷,號曼翁、廣…
PEMS 編,王婭娜 譯
毫無疑問,熊貓是人緣非常好的動物,朋友告訴我她喜歡熊貓因為會想起自己的長…
靳埭強,吳瑋 著
靳埭強,業(yè)內稱呼他為“靳叔”,在平面設計界是當之無愧的大師級人物,家喻戶…
蘇州市吳中區(qū)博物館 著,陳曾路 編
本書為蘇州市吳中區(qū)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導覽手冊。書中對蘇州市吳中區(qū)博物館和館…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湖南史前白陶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湖南新石器時代考古工作緊密相連。1974年秋,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