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哲學理論回到源初的生存現象

回到源初的生存現象

回到源初的生存現象

定 價:¥35.00

作 者: 朱清華 著
出版社: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哲學理論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11198515 出版時間: 2009-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64 字數:  

內容簡介

  海德格爾前期思想和亞里士多德思想的關系很久以來就引起人們濃厚的興趣,但是對這個關系的實質卻是眾說紛紜。本書要解決的問題是,海德格爾前期思想對亞里士多德思想吸納的實質和內容是什么。借助于海德格爾前期對亞里士多德文本的具體詮釋,本書力圖揭示出,正是在對亞里士多德進行了存在論化的詮釋基礎上,海德格爾才得以給出對人的存在問題和存在問題自身的前期‘解答:通過對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概念進行存在論詮釋,海德格爾揭示出人的“本質”是“在—世界—中—存在”。實踐智慧是促使人進行本真的決斷的“良知”,因此它是人本真的個體化存在的前提。正是從亞里士多德描述的人的實踐行動的境域性和與之相伴的行動的時機性概念中,海德格爾揭示出了源始的時間性—一融將來、過去和現在于一體的綻出的當下。海德格爾進一步通過詮釋亞里士多德智慧活動,揭示出存在自身源始的發(fā)生乃是在場。通過源始的時間性和在場的源始領會,海德格爾給出了他的前期的存在問題的解答——在源始的時間性中綻出的在場。海德格爾前期對人的存在問題的解答具有重要意義,人的存在作為此在是對傳統的二元論的主體論的批判和瓦解。他對存在自身的源始的思考是對哲學自身的可能性和發(fā)展方向的一次重新檢視。本書除了導論和結束語部分外,共分為七章。導論部分說明了亞里士多德思想對海德格爾前期思想形成的重要影響,提出,海德格·爾進入亞里士多德研究是不滿于當代哲學的研究現狀。他要源始地解決哲學的根本問題——存在的意義問題,而解決存在問題的出發(fā)點是對人的存在問題的理解。海德格爾在亞里士多德那兒發(fā)現了對人的生存現象的源始的描述,這促使他回到亞里士多德,真正開始了他自己的哲學探索。第一章是研究綜述。這個部分分別介紹了Kisiel、Buren、Volpi、Taminiaux、Sadler。等在這個領域的代表性_的研究成果。正是站在這些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研究才能夠深入進行。這些學者大部分承認亞里士多德思想對海德格爾前期思想形成的積極作用(Kisiel、Volpi、Taminiaux、Buren),也有部分學者強調海德格爾的神學思想淵源,認為海德格爾基本上是在和亞里士多德的思想的對峙中發(fā)展出自己的思想(Sadler)。一個普遍的誤解是,認為海德格爾把亞里士多德的智慧活動的內容作為在手的和衍生的,是海德格爾批判的對象。第二章揭示出海德格爾和亞里士多德在現象學方法論上的互通,這是海德格爾回到亞里士多德的一個基礎因素。亞里士多德被稱為源始的現象學家,海德格爾的現象學詮釋學也秉承現象學的根本原則要“回到事情自身”。他們的現象學方法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他們都是通過揭示真理(aletheia)的方式來呈現事情本身。不過,就像海德格爾所說的,亞里士多德對人的實際生存的現象學描述還是一種存在者層次上的,必須在存在論層次上對他進行重新詮釋。第三章說明,海德格爾通過對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概念的詮釋,揭示出人的此在的本質是“在一世界一中一存在”。這樣一種結構源始地包含在了此在操勞的意向性特征中了,在亞里士多德那兒被描述為人的實踐活動的有層次的目的關聯整體。同時,亞里士多德對人的本質特征——人具有邏各斯的說明,指示出人的認識源始的發(fā)生,不是主體對客體的認識,而是通過語言對生存現象的實際呈現。真理也首先不是指命題,而是一種對現象的揭示和去除遮蔽。第四章揭示出,海德格爾通過對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智慧概念的存在論化,獲得了源始的時間性。實踐智慧是良好的審思,這種德性的實質是,把握恰當的時機作出行動的決斷。海德格爾將這種德性詮釋為召喚此在作出決斷以實現本真能在的“良知”。第五章揭示出,通過詮釋亞里士多德的智慧活動現象,海德格爾將對存在的源始體驗“在場”呈現出來。 第六章在以上三個部分基礎上說明,海德格爾恰是在從亞里士多德那兒揭示出的源始時間性和存在體驗基礎上,給出了他對存在問題以及人的存在問題的前期解答。人的此在作為境域性的“在一世界一中一存在”,其主體性是要通過本真的決斷實現。人的能在雖然在將來,卻回溯到過去性的時間狀態(tài)并一起在當下中被遭遇。存在就被理解為在這個當下的瞬間中綻出性的在場。本章同時反駁了在綜述中已經提出的那個對海德格爾的亞里士多德詮釋的普遍的誤解,說明,海德格爾并沒有把智慧活動作為非本真的生存方式,也沒有把智慧活動對存在的理解僅僅作為拒斥的對象,這種存在理解反而被海德格爾從亞里士多德那兒源始地繼承下來。 第七章介紹海德格爾思想的轉折和轉折后的亞里士多德思想的研究。

作者簡介

暫缺《回到源初的生存現象》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導論
一、海德格爾對傳統存在論的批判
二、傳統的存在觀念不足以解釋人的存在
三、回到人源始的生存,回到亞里士多德
四、本書要解決的問題和要達到的研究目標
第一章 研究綜述
第一節(jié) 海德格爾前期思想的成熟和亞里士多德不可分——Theodore Kisiel的論述
第二節(jié) 海德格爾對亞里士多德的實踐哲學的詮釋
一、Franco Volpi:海德格爾對亞里士多德的實踐哲學的詮釋和吸收
二、海德格爾對亞里士多德的實踐哲學的吸收和扭曲——Jacques Taminiaux的相關觀點
第三節(jié) 源始基督教和海德格爾對亞里士多德的態(tài)度
一、John Van Buren:源始基督教和亞里士多德的實踐哲學共同作為海、德格爾的思想來源
二、對抗亞里士多德——Ted Sadler的觀點
第四節(jié) 國內研究成果
小結
第二章海德格爾和亞里士多德方法上的一致:回到現象自身
第一節(jié)亞里士多德的現象學特征:對現象的“拯救”
第二節(jié)海德格爾的現象學觀念和方法
第三節(jié)海德格爾和亞里士多德在現象學上的互通
一、海德格爾的現象學方法和亞里士多德的方法的一致:解蔽(aletheuein)
二、海德格爾的現象學解釋學和亞里士多德的原始現象學方法上的一致源于思想上的互通,兼論二者的現象學真正差別之所在
第四節(jié) 關于解釋亞里士多德文本的具體方法
小結
第三章 回到人源始的生存境域
第一節(jié) 從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概念,揭示出人的存在作為“在世界中存在”
一、從亞里士多德實踐活動的目的關聯揭示出此在生存的因緣關聯
二、通過解釋亞里士多德的目的概念,揭示出人的存在的Da
第二節(jié) 從亞里士多德的真理(aletheia)概念揭示出理解源初的發(fā)生乃是去蔽
一、作為揭示真理的媒介的邏各斯(Logos)對世界的首要的顯示動能
二、邏各斯(Logos)與命題真理問題
第四章 從實踐智慧揭示出本真生存和源始的時間性
第一節(jié) 靈魂的各種揭示真理的方式
第二節(jié) 實踐智慧的特征——在時機(kairos)中的選擇和決斷
二、實踐智慧是實踐行動中進行良好的選擇和決定的德性
二、好的選擇和決定的關鍵是把握時機
三、選擇決定和意見的差異
第三節(jié) 實踐智慧作為良知
第四節(jié) 由實踐智慧獲得源始的時間性——綻出的統一
第五章 智慧對存在自身的揭示以及古代存在論包含的問題
第一節(jié) 智慧活動的淵源:生產制作(poiesis)
一、智慧起源于技藝
二、智慧對存在的把握——生產制作模式
第二節(jié) 智慧活動:一種揭示真理的最高方式
一、智慧活動方式是人生存的最高可能性
二、智慧和實踐智慧比較
第三節(jié) 智慧對存在的領會——在場(Anwesenheit)
一、存在的定義方式:類比的統一性
二、存在作為在場
第四節(jié) 古代存在論潛藏著的被扭曲的危險——脫離了人生存的實際性和源始時間性的遺忘
第六章 海德格爾對人的存在和存在問題自身的前期答復
第一節(jié) 人自身的存在和主體性
一、海德格爾的主體性打破主客對立的壁壘
二、此在本真的“自我”
第二節(jié) 通過實踐智慧(phronesis)提供的源始的時間性和智慧(sophia)提供的存在意義,理解海德格爾對存在問題的前期解答
第三節(jié) 亞里士多德的智慧和理論問題
第七章 海德格爾的轉向和對前期亞里士多德詮釋的繼承
一、由基礎存在論向元存在論轉變的計劃
二、對技術和座架(Gestell)的批判
三、解蔽的新視野——海德格爾“轉折”后對真理(aletheia)概念研究的延續(xù)和深化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錄: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節(jié)譯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